静态负荷模型与负荷动特性分类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国内外负荷建模的发展 | 第9-11页 |
| ·国内外负荷建模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 第2章 基于Lagrange插值的静态负荷建模 | 第14-23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静态负荷模型及其辨识方法 | 第14-17页 |
| ·静态负荷模型的模型结构 | 第15页 |
| ·静态负荷模型参数的辨识 | 第15-17页 |
| ·基于Lagrange二次插值函数静态负荷模型 | 第17-19页 |
| ·Lagrange二次插值函数 | 第17-18页 |
| ·基于Lagrange二次插值的静态负荷模型 | 第18-19页 |
| ·仿真算例 | 第19-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基于模糊聚类的负荷动态特性分类与综合 | 第23-39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动态负荷模型及其参数的辨识 | 第23-28页 |
| ·动态负荷模型的模型结构 | 第24-25页 |
| ·动态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 | 第25-28页 |
| ·负荷动态特性分类与综合 | 第28-30页 |
| ·负荷动态特性分类与综合的可行性 | 第28-29页 |
| ·负荷动态特性分类与综合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 ·基于PSO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 第30-36页 |
| ·聚类分析 | 第30-31页 |
| ·负荷特征向量 | 第31-32页 |
| ·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 | 第32-34页 |
| ·粒子群(PSO)算法 | 第34-35页 |
| ·基于PSO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 第35-36页 |
| ·负荷动态特性的综合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负荷动态特性分类与综合的算例分析 | 第39-49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仿真算例 | 第39-45页 |
| ·数据的获取 | 第40-42页 |
| ·负荷特征向量的生成 | 第42-44页 |
| ·负荷动态特性聚类 | 第44-45页 |
| ·仿真结果验证 | 第45-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