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基于IGBT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论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3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页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概述第11-12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2-13页
第二章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分析与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第13-27页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分析与数学模型第13-16页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第13页
     ·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及数学模型第13-15页
     ·太阳能电池组件第15-16页
   ·太阳能电池的I-V输出特性第16-17页
   ·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输出特性的主要因素第17-19页
   ·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第19-26页
     ·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原理第19-20页
     ·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比较第20-22页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的设计第22-26页
   ·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基于IGBT逆变器的控制算法的研究第27-45页
   ·绝缘栅双极型三极管(IGBT)简介第27-31页
     ·IGBT的特性第27-30页
     ·IGBT的擎住效应第30-31页
   ·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第31-33页
     ·并网逆变器的拓扑分类第31-32页
     ·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控制方案第32-33页
   ·基于SVPWM的太阳能光伏并网控制方法的研究第33-41页
     ·矢量控制中的坐标变换第33-35页
     ·并网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的定义第35-37页
     ·SVPWM扇区判断的数学模型第37-39页
     ·合成矢量的作用时间第39-40页
     ·合成矢量作用时间的切换点第40-41页
   ·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第41-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第45-52页
   ·太阳能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建模第46-47页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建模第46页
     ·太阳能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的仿真建模第46-47页
   ·SVPWM控制方法的建模第47-50页
     ·SVPWM扇区判断的仿真建模第47-48页
     ·合成矢量作用时间的建模第48-49页
     ·合成矢量作用时间切换点的建模第49-50页
     ·SVPWM控制方法的建模第50页
   ·并网逆变系统的建模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2-59页
   ·太阳能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的仿真结果第52页
   ·SVPWM控制算法的仿真结果第52-53页
   ·并网逆变系统的仿真结果第53-5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总结第59-60页
   ·展望第60-61页
附录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MV模型在商业银行度量企业违约风险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地区借款上市公司为例
下一篇:符合公众利益的城市滨水区再开发规划控制模式探析--以浦江北岸创新创意基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