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前言 | 第1页 |
| 二、 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性质和功能 | 第4-11页 |
| (一) 对精神涵义的理解 | 第5页 |
| (二) 精神损害的涵义和特征 | 第5-8页 |
| (三) 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性质和制度功能 | 第8-11页 |
| 三、 国外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法制史上的观察 | 第11-15页 |
| (一) 国外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设立 | 第11-13页 |
| (二) 国外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适用范围之规定的考察 | 第13-15页 |
| 四、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法律史上的观察 | 第15-27页 |
| (一)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设立 | 第15-17页 |
| (二) 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17-20页 |
| (三) 赔偿客体的适用范围 | 第20-27页 |
| 五、 对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的几点思考 | 第27-34页 |
| 六、 影响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因素 | 第34-39页 |
| (一) 将侵权行为类型化并分类提供法定标准或指导性标准 | 第34-36页 |
| (二) 制定酌定性标准指导确定具体数额 | 第36-39页 |
| 七、 精神损害赔偿中的自由裁量与必要限制 | 第39-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