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2 层状复合陶瓷研究现状及强韧化机理 | 第13-18页 |
1.2.1 弱界面结合层状陶瓷研究现状及增韧机理 | 第13-15页 |
1.2.2 强界面结合层状陶瓷研究现状及增韧机理 | 第15-18页 |
1.3 层状复合陶瓷优化设计因素 | 第18-20页 |
1.3.1 基体单层强度 | 第18页 |
1.3.2 基体和夹层厚度 | 第18-19页 |
1.3.3 界面状况 | 第19-20页 |
1.3.4 工艺因素 | 第20页 |
1.4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4.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1.4.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1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 | 第21-23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2 本文的主要成果 | 第22-23页 |
2 Al2O3/ZrO2层状复合陶瓷成型烧结工艺及优化评价因素 | 第23-45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原料选择及性能 | 第24-26页 |
2.3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组成、结构设计和制备工艺 | 第26-28页 |
2.4 不同表面组成和厚度的层状陶瓷材料实验结果 | 第28-29页 |
2.5 ZrO_2+Al_2O_3两相复合陶瓷材料的组分优化及讨论 | 第29-31页 |
2.6 成型工艺及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2.7 烧结工艺及影响因素 | 第34-45页 |
2.7.1 单相Al2O3和5%Al_2O_3+ZrO_2系统烧结收缩与温度的关系 | 第34页 |
2.7.2 不同表面组成和表面厚度制品烧结收缩与温度的关系 | 第34-36页 |
2.7.3 Al_2O_3/ZrO_2层状陶瓷生胚成型与烧结行为的关系及评价因素 | 第36-40页 |
2.7.4 提高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整体烧结性的措施 | 第40-4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5页 |
3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的力学性能 | 第45-54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测试方法 | 第46页 |
3.3 相对密度与强度、硬度、断裂韧性的关系 | 第46-48页 |
3.4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的抗表面裂纹能力及R-曲线行为特征 | 第48-50页 |
3.5 热震稳定性 | 第50-53页 |
3.5.1 试样准备 | 第51页 |
3.5.2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3.5.3 试验结果 | 第52-53页 |
3.6 现场试验 | 第53-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页 |
4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显微结构及强韧化机制 | 第54-77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4.3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分析 | 第55-61页 |
4.4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的透射电镜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61-67页 |
4.4.1 四方相向单斜相的转变及实验观察 | 第61-64页 |
4.4.2 表面层和基体层的四方相与单斜相晶体学位向关系研究 | 第64-67页 |
4.5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X-rays物相分析结果 | 第67-70页 |
4.6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强韧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 第70-76页 |
4.6.1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ZrO_2的断裂相变量与断裂韧性的关系 | 第70-72页 |
4.6.2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断裂形貌与强韧化机制的关系 | 第72-75页 |
4.6.3 裂纹沿界面偏转 | 第75-7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的应力和压痕开裂力学分析 | 第77-95页 |
5.1 引言 | 第78页 |
5.2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应力分析及层裂参数 | 第78-87页 |
5.2.1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应力分析 | 第78-80页 |
5.2.2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应力计算 | 第80-84页 |
5.2.3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应力测试及分析 | 第84-85页 |
5.2.4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层裂参数的提出 | 第85-87页 |
5.3 压痕法和压痕—强度法测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压痕开裂力学分析 | 第87-95页 |
5.3.1 问题的提出 | 第87-88页 |
5.3.2 理论背景 | 第88-89页 |
5.3.3 相变应力和表面残余应力对应力强度因子的贡献 | 第89页 |
5.3.4 压痕—强度法测ZrO_2层状复合陶瓷的压痕开裂应力分析 | 第89-93页 |
5.3.5 实验 | 第93-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页 |
6 全文结论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7页 |
附录: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