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水稻细条病的发生发展与田水中噬菌体量消长关系研究

摘要第1-7页
1 前言第7-8页
2 前人的研究第8-14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田间发生、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第8-10页
     ·影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田间发生、发展的条件第8-9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田间发生、发展、流行规律第9-10页
   ·噬菌体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第10-14页
     ·噬菌体技术应用于植物细菌病害的测报的情况第10-12页
     ·关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噬菌体的专化性及溶菌型的研究第12-13页
     ·大、小斑型噬菌体的问题第13-14页
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4-16页
   ·湖北省细菌性条斑病菌与噬菌体之间的互作关系的研究第14页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病原细菌噬菌体来源的研究第14-15页
   ·稻田水中细菌性条斑病菌噬菌体的数量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第15页
   ·湖北省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发展与稻田水中噬菌体数量消长关系的研究第15-16页
4 材料与方法第16-23页
   ·湖北省细菌性条斑病与噬菌体之间的互作关系的研究第16-18页
     ·供分离细条病菌菌株、噬菌体的病叶来源第16页
     ·细条病菌菌株的分离第16-17页
     ·指示菌株培养方法第17页
     ·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和保存第17-18页
     ·湖北省10个细条病病菌噬菌体溶菌型的比较研究第18页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病原细菌噬菌体来源的研究第18-19页
     ·供试材料第18-19页
     ·试验方法第19页
   ·稻田水中细条病噬菌体的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第19-21页
     ·供试材料第19-20页
     ·试验方法第20-21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发展与稻田水中噬菌体数量消长之间的关系第21-23页
     ·试验地点第21页
     ·试验方法第21-23页
5 结果与分析第23-41页
   ·湖北省十水稻细条病区病菌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第23-26页
     ·噬菌体的分离第23页
     ·病叶浸山液的三种处理方法对噬菌体的分离的影响第23-24页
     ·噬菌体的纯化第24页
     ·指示菌株培养方法的选择第24页
     ·湖北省十个细条病菌噬菌体溶菌型的比较研究第24-26页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病原细菌噬菌体来源的研究第26-27页
     ·不同接种方法植株发病与田水中噬菌体的检出情况第26页
     ·稻白叶枯菌自然组合菌B-1和单胞克隆子Ⅳ-16接种后发病及噬菌体检测情况第26-27页
   ·稻田水中细条病菌噬菌体的数量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第27-29页
     ·指示菌的培养方法的选择第27-28页
     ·不同时期田水杂菌对噬菌斑观察计数的影响第28页
     ·对细菌过滤器、氯仿和离心法处理病田水防杂菌污染效果的比较第28页
     ·细菌过滤器和不同浓度氯仿处理对噬菌斑出现的影响第28-29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发展与稻田水中噬菌体数量消长之间的关系第29-41页
     ·早稻细条病病情的发生、发展与田水中噬菌体数量消长的关系第29-31页
     ·中稻细条病病情的发生、发展与田水中噬菌体数量消长的关系第31-35页
     ·晚稻细条病病情的发生、发展与田水中噬菌体数量消长的关系第35-39页
     ·气候条件对稻细条病的发生、发展及噬菌体数量的影响第39-41页
6 结论与讨论第41-46页
   ·湖北省细菌性条斑病与噬菌体之间的互作关系的研究第41-42页
     ·关于从水稻细条病病叶分离噬菌体的方法的比较第41页
     ·关于指示菌培养方法的选择第41页
     ·关于噬菌斑大小差异的比较第41-42页
     ·关于水稻细条病菌噬菌体的溶菌型分化第42页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病原细菌噬菌体来源的研究第42-43页
   ·田水中细条病菌噬菌体的数量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第43-44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发展与稻田水中噬菌体数量消长之间的关系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英文摘要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没有出口的迷宫——对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技巧的探讨
下一篇: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