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改善北东块三元复合驱油效果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10页
前言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三元复合驱技术概述第12页
   ·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原理第12-14页
   ·三元复合驱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4-15页
   ·三元复合驱技术前景评价第15-18页
第2章 北东块三元复合试验区地质概况第18-25页
   ·北东块三元井位图第18页
   ·北东块位置及构造特征第18-19页
   ·油层物性第19-20页
     ·储层特征第19-20页
     ·储集空间第20页
     ·流体性质第20页
     ·油层温度和压力第20页
   ·地质储量计算第20-21页
   ·油层发育状况第21-22页
   ·试验区沉积单元划分第22页
   ·试验区储层内部建筑结构特征第22-23页
     ·试验区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第22页
     ·试验区砂体岩性、物性特征第22页
     ·试验区级序界面—隔夹层、渗流屏障分布特征第22-23页
     ·试验区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第23页
     ·试验区流动单元特征研究第23页
   ·取芯井油层物性参数第23-25页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第23-24页
     ·储层敏感性评价第24页
     ·储层润湿性评价第24页
     ·储层相对渗透率关系测定第24-25页
第3章 北东块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数值模拟研究第25-37页
   ·三元体系配方研究第25-31页
     ·聚合物分子量的确定第25-27页
     ·表面活性剂、碱的筛选及浓度的确定第27-30页
     ·注入速度的确定第30-31页
   ·三元体系注入方式设计第31-33页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效果实验第33-34页
   ·三元体系与二类油层配伍性第34页
   ·不同驱油方式开发指标预测第34-37页
     ·水驱开发指标预测第34-35页
     ·聚合物驱开发指标预测第35页
     ·三元复合驱开发指标预测第35-37页
第4章 北东块三元复合试验区驱油效果研究第37-45页
   ·现场试验方案第37页
   ·试验区注采状况第37-38页
     ·注入状况第37页
     ·采出状况第37-38页
   ·试验区采出井生产数据第38-40页
   ·试验区注入开采曲线第40-42页
   ·见效特征分析第42页
     ·含水下降幅度大于二类油层聚驱第42页
     ·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大、剖面改善明显井组油井含水下降幅度大第42页
     ·先见效后见聚,表活剂和碱尚未见到采出第42页
   ·试验区动态特征分析第42-45页
     ·注入压力逐步上升,视吸水指数下降第42-43页
     ·吸水剖面得到调整第43页
     ·产出液中聚浓度缓慢上升第43页
     ·增油降水效果明显第43页
     ·结垢趋势明显第43-45页
第5章 北东块三元复合驱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第45-56页
   ·化学剂在油层中的损失第45页
   ·复合体系的组分分离第45-46页
   ·采出液乳化严重第46-48页
     ·现存状况及问题第46页
     ·可采取的解决措施第46-48页
   ·碱剂对地层的伤害第48-49页
   ·结垢问题严重第49-53页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49-50页
     ·防垢措施第50-52页
     ·北东块三元复合驱封闭循环防垢系统第52-53页
     ·防垢效果第53页
   ·试验区综合调整措施第53-56页
     ·优化注入体系,提高三元驱在非均质油层的适应性第53-54页
     ·采取压裂措施,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第54页
     ·采取分层措施,提高非均质油层注入效率第54-55页
     ·合理恢复地层压力,均衡压力系统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详细摘要第61-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莞移动基于"6S”的通信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集输管线电加热管网设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