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模式及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详细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1 绪论 | 第15-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低碳生态矿山研究基础 | 第16-2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存在问题分析 | 第2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6-29页 |
2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基本理论研究 | 第29-41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9-33页 |
·工业生态学理论 | 第29-30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30-31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31页 |
·低碳经济理论 | 第31-3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2-33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基本理论 | 第33-40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涵义 | 第34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必要性 | 第34-35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特征 | 第35-36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目标 | 第36-38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原则 | 第38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理论框架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模式研究 | 第41-53页 |
·低碳生态矿山代谢分析 | 第41-45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思路 | 第45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总体模式及具体模式组合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3页 |
4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新技术支撑体系研究 | 第53-61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新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 | 第53-55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技术的涵义 | 第53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新技术支撑体系的构成 | 第53-54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新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 第54-55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新技术支撑体系研究现状 | 第55-57页 |
·充填采煤技术研究现状 | 第55页 |
·矿井热能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 第55-56页 |
·保护水资源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 第56页 |
·其它技术研究现状 | 第56-57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新技术支撑体系特点 | 第57-59页 |
·充填采煤技术特点 | 第57-58页 |
·矿井热能利用技术特点 | 第58-59页 |
·保护水资源开采技术特点 | 第59页 |
·其它技术特点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 第61-73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动力机制研究 | 第61-65页 |
·动力机制内涵 | 第61页 |
·动力来源分析 | 第61-63页 |
·动力机制模型 | 第63-65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协调机制研究 | 第65-68页 |
·协调机制原理 | 第65页 |
·协调主体结构分析 | 第65-66页 |
·协调方法研究 | 第66-68页 |
·低碳生态矿山建设保障机制研究 | 第68-71页 |
·保障机制内涵 | 第68页 |
·构建保障机制目的 | 第68-69页 |
·保障机制构建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6 低碳生态矿山评价方法研究 | 第73-91页 |
·低碳生态矿山评价方法选择 | 第73-74页 |
·低碳生态矿山评价的特殊性 | 第73-74页 |
·低碳生态矿山评价方法选择 | 第74页 |
·低碳生态矿山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74-79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作用 | 第74-7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三层分类结构 | 第75页 |
·低碳生态矿山筛选性指标体系 | 第75-76页 |
·低碳生态矿山评价性指标体系 | 第76-79页 |
·低碳生态矿山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79-85页 |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理论和方法 | 第80-82页 |
·低碳生态矿山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确定 | 第82-85页 |
·低碳生态矿山评价模型构建 | 第85-89页 |
·低碳生态矿山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86-89页 |
·具有激励(或惩罚)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7 案例研究——某示范矿井低碳生态矿山建设及评价 | 第91-119页 |
·矿井概况 | 第91-92页 |
·交通位置 | 第91页 |
·煤层储量 | 第91页 |
·生产现状 | 第91-92页 |
·建设现状及成效 | 第92-95页 |
·建设现状 | 第92页 |
·建设成效 | 第92-95页 |
·建设模式 | 第95-100页 |
·章村衰老矿井低碳运行系统 | 第96-99页 |
·章村矿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 | 第99-100页 |
·集成应用技术 | 第100-108页 |
·原煤生产模块低碳集成应用技术 | 第102-105页 |
·原煤洗选模块低碳集成应用技术 | 第105页 |
·资源综合利用低碳集成应用技术 | 第105-108页 |
·管理机制及主要措施 | 第108-109页 |
·评价实例 | 第109-118页 |
·第一阶段筛选 | 第109页 |
·第二阶段评价 | 第109-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主要结论 | 第119-12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作者简介 | 第13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1-132页 |
附录 | 第132-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