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高速客运专线运输组织及运行图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我国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和发展规划 | 第15-17页 |
·我国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 | 第15-16页 |
·我国客运专线的发展规划 | 第16-17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8-19页 |
2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编制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3页 |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的特点 | 第19-20页 |
·客运专线运行图编制原则 | 第20页 |
·客运专线运行图要素分析 | 第20页 |
·编制客运专线运行图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3页 |
3 客运专线合理站间距离研究 | 第23-35页 |
·车站设置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23-24页 |
·我国客运专线车站设置的原则 | 第23页 |
·客运专线设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客运专线站间距离量化研究 | 第24-26页 |
·车站最短距离的量化研究 | 第24-25页 |
·最大站间距离的量化研究 | 第25-26页 |
·通过能力与合理站间距离的关系 | 第26-30页 |
·通过能力分析 | 第27-29页 |
·实例分析 | 第29-30页 |
·旅行速度与站间距的关系研究 | 第30-35页 |
·越行次数分析 | 第30-32页 |
·越行时间分析 | 第32-33页 |
·中速旅客列车速度系数分析 | 第33页 |
·分析计算 | 第33-35页 |
4 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 第35-44页 |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制定基本依据与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制定基本依据 | 第35-36页 |
·开行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页 |
·列车开行种类和编组数量的确定 | 第36-37页 |
·列车开行种类 | 第36-37页 |
·列车编组数量 | 第37页 |
·不同发车时段的方便度 | 第37-38页 |
·乘客旅行成本确定 | 第38-39页 |
·目标函数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算法设计 | 第40-41页 |
·实证分析 | 第41-44页 |
5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天窗设置方式研究 | 第44-56页 |
·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时间分析 | 第44-47页 |
·工务维修作业时间 | 第44-45页 |
·其它相关作业时间 | 第45-47页 |
·综合维修天窗的开设形式 | 第47-50页 |
·单线隔日矩形天窗行车组织特点 | 第50-56页 |
·单线隔日矩形天窗对列车行车组织的要求 | 第50页 |
·单线隔日天窗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 | 第50-54页 |
·单线隔日矩形天窗的通过能力分析 | 第54-56页 |
6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研究 | 第56-66页 |
·我国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特点 | 第56页 |
·影响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 | 第56-57页 |
·客运专线运行高速列车通过能力分析 | 第57-59页 |
·客运专线平行图通过能力 | 第57-58页 |
·全高速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 第58-59页 |
·多种速度列车共线通过能力分析 | 第59-66页 |
·多种速度列车共线基本理论 | 第60-63页 |
·多种速度列车共线单列列车平均扣除系数 | 第63-65页 |
·客运专线多种速度列车共线全图扣除系数 | 第65页 |
·客运专线多种速度列车共线通过能力 | 第65-66页 |
7 基于移动闭塞原理的高速客运专线运行图仿真研究 | 第66-75页 |
·元胞自动机理论基本概述 | 第66-67页 |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概念 | 第67页 |
·元胞自动机在微观仿真中的应用 | 第67页 |
·移动闭塞系统基本原理 | 第67-70页 |
·模型建立 | 第70-72页 |
·模型的假设 | 第70页 |
·符号及含义 | 第70页 |
·模型构建 | 第70-72页 |
·数值模拟与结果讨论 | 第72-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