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军“藏獒三部曲”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4页 |
第1章 创作背景 | 第14-17页 |
第2章 结构略说 | 第17-21页 |
·故事梗概 | 第17-18页 |
·结构形式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形象探微 | 第21-42页 |
·藏獒形象 | 第21-33页 |
·冈日森格 | 第21-25页 |
·多吉来吧 | 第25-30页 |
·其它藏獒 | 第30-33页 |
·狼形象 | 第33-35页 |
·人的形象 | 第35-40页 |
·“父亲” | 第35-38页 |
·藏扎西、梅朵拉姆等人物形象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语言特色 | 第42-45页 |
·意识形态色彩的语言 | 第42页 |
·藏族地区诗化的语言 | 第42-43页 |
·两种形态的语言在三部曲中程度不同地被运用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主题浅析 | 第45-56页 |
·藏獒冈日森格的精神内涵 | 第45页 |
·藏獒、人、狼的形象对照,使主题不断深化 | 第45-46页 |
·动物小说的主题内涵的延伸 | 第46-48页 |
·同类题材的主题变化 | 第46-47页 |
·狼性主题的深化 | 第47-48页 |
·“藏獒三部曲”彰显的生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第48-55页 |
·“藏獒三部曲”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当代危机 | 第49-53页 |
·揭示人与人的关系的当代危机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