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龙华松花江特大桥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国内外桥梁试验的现状 | 第9-10页 |
| ·桥梁试验 | 第10-11页 |
| ·施工阶段试验 | 第10页 |
| ·桥梁荷载试验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 2 松原龙华松花江特大桥简介 | 第13-18页 |
| ·工程概况 | 第13-17页 |
| ·技术标准 | 第13页 |
| ·主要材料 | 第13-14页 |
| ·主桥上部设计构造要点 | 第14页 |
| ·下部构造及基础设计要点 | 第14页 |
| ·主梁施工要点 | 第14-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3 有限元法简介及 ANSYS应用 | 第18-21页 |
| ·有限元理论简介 | 第18页 |
| ·ANSYS的应用 | 第18-20页 |
| ·ANSYS简介 | 第18-19页 |
| ·ANSYS的应用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4 施工阶段试验 | 第21-35页 |
| ·混凝土强度检测 | 第21-24页 |
| ·主梁混凝土标准养生抗压强度 | 第21-22页 |
| ·主梁混凝土回弹强度 | 第22-24页 |
| ·C50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悬臂浇筑阶段试验方案 | 第24-29页 |
| ·悬臂浇筑法施工简介 | 第24-25页 |
| ·悬臂浇筑阶段试验方案 | 第25-29页 |
| ·悬臂浇筑阶段试验数据分析 | 第29-34页 |
| ·应力的计算 | 第29-30页 |
| ·悬臂浇筑阶段测应力试结果及分析 | 第30-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5 竣工试验 | 第35-62页 |
| ·试验项目 | 第35页 |
| ·静荷载试验 | 第35页 |
| ·动荷载试验 | 第35页 |
| ·试验截面的确定 | 第35-36页 |
| ·测点的布置 | 第36页 |
| ·应变测点布置 | 第36页 |
| ·挠度测点布置 | 第36页 |
| ·动态测点布置 | 第36页 |
| ·试验荷载及其布置 | 第36-41页 |
| ·静荷载试验 | 第36-41页 |
| ·动载试验 | 第41-42页 |
| ·动载试验激振方法简介 | 第41-42页 |
| ·动载试验方案 | 第42页 |
| ·试验仪器 | 第42页 |
| ·静载试验仪器 | 第42页 |
| ·动载试验仪器 | 第42页 |
| ·变截面连续梁桥偏载系数计算 | 第42-48页 |
| ·截面特性计算 | 第43-45页 |
| ·偏载系数计算 | 第45-48页 |
| ·静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56页 |
| ·应变量测及校验系数 | 第48-50页 |
| ·实测偏载系数 | 第50-51页 |
| ·残余变形分析 | 第51-54页 |
| ·横向增大系数 | 第54页 |
| ·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 | 第54-55页 |
| ·结构刚度 | 第55-56页 |
| ·裂缝观测 | 第56页 |
| ·动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 ·动态特性 | 第56-59页 |
| ·模态分析 | 第59-60页 |
| ·实测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6 新、旧规范对桥梁验算的对比 | 第62-70页 |
| ·旧规范验算 | 第62-65页 |
| ·工况I截面的活载内力计算 | 第62-63页 |
| ·工况III截面的活载内力计算 | 第63-65页 |
| ·新规范验算 | 第65-69页 |
| ·新规范中的新条款 | 第65-66页 |
| ·新规范内力计算 | 第66页 |
| ·冲击力系数计算 | 第66-67页 |
| ·工况 I截面的活载内力计算 | 第67-68页 |
| ·工况III截面的活载内力计算 | 第68-69页 |
| ·新旧规范计算结果对比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