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创意产业的兴起 | 第11-12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产生 | 第12-14页 |
·社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形态 | 第14-15页 |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第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创意产业集聚区概述及初始阶段特征 | 第18-31页 |
·创意产业概述 | 第18-21页 |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创意产业的产业特点 | 第19-21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概述 | 第21-28页 |
·产业集聚 | 第21-22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概念 | 第22-23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其他产业园之间的横向比较 | 第23-25页 |
·几个名称的含义界定 | 第23-24页 |
·共性 | 第24-25页 |
·个性 | 第25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类型 | 第25-28页 |
·目前我国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初始阶段特征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功能组成与空间布局 | 第31-50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功能组成 | 第31-33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形态 | 第33-40页 |
·空间的性质 | 第33-34页 |
·空间的分类 | 第34-37页 |
·制约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形态的因素 | 第37-40页 |
·从功能、审美和技术三方面来看 | 第37-39页 |
·从创意产业的产业特点来看 | 第39-40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布局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 第40-41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布局原则 | 第41-42页 |
·国内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研究 | 第42-50页 |
·加拿大温哥华格兰湖岛创意园区 | 第42-46页 |
·项目概况 | 第43页 |
·园区现状 | 第43-46页 |
·启示 | 第46页 |
·上海8号桥时尚创意中心 | 第46-50页 |
·项目概况 | 第47页 |
·园区现状 | 第47-49页 |
·启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城市设计层面 | 第50-58页 |
·城市设计理论概述 | 第50-54页 |
·城市设计的概念 | 第50-51页 |
·城市设计的范畴与要素 | 第51页 |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作用 | 第51-52页 |
·城市设计的原则 | 第52-53页 |
·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第53-54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城市设计层面 | 第54-58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要素 | 第54-56页 |
·物质要素 | 第54-55页 |
·社会要素 | 第55-56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目标 | 第56-57页 |
·营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城市设计策略 | 第57-58页 |
第五章 营造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的城市设计策略 | 第58-84页 |
·营造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物质空间策略 | 第58-71页 |
·区位选择 | 第58-63页 |
·道路系统 | 第63-64页 |
·道路系统中的设计原则 | 第63-64页 |
·入口 | 第64页 |
·交通组织 | 第64-65页 |
·开敞空间 | 第65-67页 |
·广场与道路 | 第65-66页 |
·绿化和水体 | 第66-67页 |
·建筑实体 | 第67-71页 |
·建筑群 | 第67-68页 |
·建筑单体 | 第68-71页 |
·营造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创新文化策略 | 第71-76页 |
·集聚区文化特征 | 第71-72页 |
·集聚区文化内涵 | 第72-73页 |
·集聚区创新文化建构 | 第73-76页 |
·构建区域创新系统 | 第73-76页 |
·构建集聚区创新文化的途径 | 第76页 |
·从创新环境角度对国内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的再认识 | 第76-78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76-77页 |
·多渠道营造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新环境 | 第77-78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研究 | 第78-84页 |
·“海上海”新城创意产业集聚区 | 第78-84页 |
结语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插图清单 | 第89-94页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