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一、产品责任保险概述 | 第11-21页 |
| (一) 产品责任保险的含义 | 第11-12页 |
| (二) 产品责任保险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 第12-15页 |
| 1、产品责任保险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2-13页 |
| 2、产品责任保险在各国的发展状况 | 第13页 |
| 3、产品责任保险危机及其改革 | 第13-15页 |
| 4、中国产品责任保险产生及发展状况 | 第15页 |
| (三) 产品责任保险的特征 | 第15-19页 |
| 1、产品责任保险具有选择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特征 | 第15-16页 |
| 2、产品责任保险具有相当程度上的第三人性 | 第16-18页 |
| 3、产品责任保险实行有限度赔偿形式 | 第18-19页 |
| (四) 产品责任保险制度的功能 | 第19-21页 |
| 1、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第19页 |
| 2、鼓励和维护生产商、销售商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 | 第19-20页 |
| 3、平衡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秩序 | 第20-21页 |
| 二、产品责任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1-33页 |
| (一) 产品责任保险的主体 | 第21-23页 |
| 1、产品责任保险关系的当事人 | 第22-23页 |
| 2、产品责任保险关系的关系人 | 第23页 |
| (二) 产品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 | 第23-24页 |
| 1、人身损害赔偿 | 第24页 |
| 2、财产损害赔偿 | 第24页 |
| 3、惩罚性赔偿 | 第24页 |
| (三) 产品责任保险制度的原则 | 第24-27页 |
| 1、最大诚信原则 | 第25页 |
| 2、保险利益原则 | 第25-26页 |
| 3、损害补偿原则 | 第26页 |
| 4、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6-27页 |
| (四) 产品责任保险的条款内容 | 第27-30页 |
| 1、产品责任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 | 第27-29页 |
| 2、产品责任保险合同的解释 | 第29-30页 |
| (五) 产品责任保险的赔付责任 | 第30-32页 |
| 1、产品责任保险人的赔付责任 | 第30-31页 |
| 2、除外责任 | 第31-32页 |
| (六) 保险责任之限度 | 第32-33页 |
| 1、保险期间的累计最高赔偿限额 | 第32页 |
| 2、每次事故赔偿限额 | 第32-33页 |
| 3、每次事故每人赔偿限额 | 第33页 |
| 4、被保险人的自负额 | 第33页 |
| 三、完善我国产品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3-42页 |
| (一) 产品责任保险领域的问题 | 第33-37页 |
| 1、产品责任保险覆盖面窄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 第34页 |
| 2、产品缺陷定义不清 | 第34-35页 |
| 3、对第三人利益保护不力 | 第35-36页 |
| 4、产品责任保险合同不规范 | 第36-37页 |
| 5、进出口贸易中的产品责任保险问题增多 | 第37页 |
| (二) 完善我国产品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37-41页 |
| 1、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要 | 第38-39页 |
| 2、生产者转移风险、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 | 第39-40页 |
| 3、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 第40-41页 |
| (三) 完善我国产品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可行性 | 第41-42页 |
| 1、生产、销售商有转移风险的需求 | 第41页 |
| 2、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提高强化了产品责任保险的需求 | 第41页 |
| 3、产品责任保险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增长点 | 第41-42页 |
| 4、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为产品责任保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第42页 |
| 四、对完善我国责任保险立法的建议 | 第42-51页 |
| (一) 完善《产品质量法》的有关内容 | 第42-46页 |
| 1、扩大“产品”范围 | 第42-44页 |
| 2、完善产品缺陷规定 | 第44-45页 |
| 3、将精神损害赔偿列入赔偿范围 | 第45-46页 |
| 4、制定统一的《产品责任法》 | 第46页 |
| (二) 完善《保险法》中责任保险的有关规定 | 第46-51页 |
| 1、确定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 | 第46-47页 |
| 2、确定保险人的抗辩义务 | 第47页 |
| 3、完善保险合同的有关内容 | 第47-48页 |
| 4、建立强制性产品责任保险制度 | 第48-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