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6页 |
·梯形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超分子化学和自组装的研究 | 第19-22页 |
·模板合成的研究 | 第22-28页 |
·氢键相互作用 | 第23-24页 |
·电荷转移相互作用 | 第24-26页 |
·离子-配体相互作用 | 第26页 |
·π-给体—π-受体相互作用 | 第26-27页 |
·亲脂性相互作用 | 第27-28页 |
·超分子化学微观结构的表征方法 | 第28-31页 |
·显微技术 | 第29页 |
·X-射线衍射技术 | 第29-30页 |
·现代核磁共振技术 | 第30页 |
·红外光谱法 | 第30页 |
·利用紫外、荧光等光谱研究客体小分子的光谱变化 | 第30页 |
·理论计算结合实验验证法 | 第30-31页 |
·"逐步偶联聚合法"及其应用 | 第31-36页 |
第二章 氢键自组装模板辅助法合成梯形聚甲基倍半硅氧烷 | 第36-46页 |
·前言 | 第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原料与试剂的处理 | 第37页 |
·表征方法 | 第37页 |
·合成实验 | 第37-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有机桥基梯形聚甲基硅氧烷的合成 | 第39-4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1页 |
·~(29)Si核磁 | 第41-43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43-44页 |
·热分析结果(DSC) | 第44-45页 |
·分子量测定(VP0)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N-(4-氯苯基)金刚烷甲酰胺的合成 | 第46-52页 |
·前言 | 第46-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原料与试剂的处理 | 第47页 |
·表征方法 | 第47-48页 |
·合成实验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1页 |
·N-(4-氯苯基)金刚烷甲酰胺的合成 | 第49-50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页 |
·~1H核磁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62-63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