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乡空间规划的生态耦合理论与方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1 绪论第11-25页
   ·研究的缘起第11-16页
     ·研究的背景第11-13页
     ·城乡空间结合研究的走向第13-15页
     ·研究的提出第15-16页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16-17页
     ·研究的目的第16页
     ·研究的内容第16-17页
   ·研究的方法、框架与创新第17-25页
     ·研究的方法第17-20页
     ·论文的框架第20页
     ·已有研究及创新第20-25页
理论篇第25-68页
 2 城乡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第26-52页
   ·复杂性科学理论第26-34页
     ·复杂性科学的形成第26-27页
     ·复杂性科学的构成第27-29页
     ·复杂性科学的哲学思维第29-34页
   ·生态规划理论第34-42页
     ·生态学与复杂性科学的耦合第34-36页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第36-38页
     ·城乡生态规划的基本方法第38-42页
   ·城乡空间整体规划理论第42-52页
     ·城乡空间整体规划的主要内容第42-46页
     ·城乡空间整体规划的作用第46-48页
     ·德国的城乡空间整体规划第48-52页
 3 城乡空间规划的生态耦合理论与方法体系第52-68页
   ·城乡空间生态耦合的概念第52-57页
     ·城乡空间的概念第52页
     ·城乡空间的复杂性认识第52-55页
     ·城乡空间生态耦合的概念第55-57页
   ·基于城乡空间生态耦合的规划准则、流程及方法体系第57-68页
     ·非确定性规划思想与“以问题为导向”的规划准则第57-63页
     ·基于城乡空间生态耦合的规划流程第63-64页
     ·基于城乡空间生态耦合的规划方法体系第64-68页
方法篇第68-199页
 4 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第69-93页
   ·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思想第69-72页
     ·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思想第69-70页
     ·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已有研究第70-71页
     ·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框架第71-72页
   ·城乡非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第72-87页
     ·综合辨识城乡土地利用类型与环境要素第72-80页
     ·基于地域自然生态特征的非建设用地空间结构与用地组织第80-83页
     ·生态保护引导下的非建设用地形态与面积控制第83-87页
   ·耦合城乡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第87-93页
     ·耦合城乡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的规划第87-89页
     ·耦合城乡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的控制第89-93页
 5 城乡空间生态耦合的条件环境评价第93-129页
   ·生态环境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第93-101页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机制第93-94页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数理解析第94-98页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序规律第98-101页
   ·城乡空间生态耦合的条件环境第101-112页
     ·复杂性科学的条件方法论第101-104页
     ·城乡空间生态耦合系统的耗散第104-107页
     ·城乡空间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第107-112页
   ·城乡耦合度评价第112-121页
     ·复杂性科学的层次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第112-115页
     ·城乡耦合度评价第115-121页
   ·规划实践—新都区城乡空间生态耦合条件环境评价第121-129页
     ·新都区城镇化与生态耦合的条件环境评价第121-123页
     ·新都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第123-125页
     ·新都区城乡耦合关系评价第125-129页
 6 城乡空间协同发展第129-167页
   ·城乡空间协同发展理论基础第129-139页
     ·协同论基础第129-132页
     ·超循环论基础第132-136页
     ·超系统论思维第136-139页
   ·城乡空间协同发展第139-155页
     ·城乡空间超系统与序参量第139-142页
     ·城乡空间协同发展的产业基础第142-151页
     ·城市村庄—城乡空间协同发展的主要载体第151-155页
   ·“三个集中”——我国城郊城乡空间协同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第155-167页
     ·“三个集中”的含义第155-158页
     ·“三个集中”是可持续的城乡协同发展模式第158-162页
     ·成都市“三个集中”发展模式第162-167页
 7 城乡空间分形优化第167-199页
   ·分形学与城市规划第167-173页
     ·分形的概念第167-169页
     ·分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169-171页
     ·分形与城市规划第171-172页
     ·城乡空间分形优化方法体系第172-173页
   ·城乡空间形态分形优化方法第173-177页
     ·城乡空间人地和谐分形优化方法第173-175页
     ·城乡聚落土地利用形态分形优化方法第175-177页
   ·城乡聚落体系分形模型第177-182页
     ·城乡聚落体系结构分形优化方法——Koch 模型第177-180页
     ·城乡聚落体系规模-位序分形优化方法——ZIPF 法则第180-182页
   ·规划实践—新都区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第182-199页
     ·新都区生态单因子评析第182-186页
     ·新都区城乡非建设用地布局第186-192页
     ·新都区城乡聚落空间分形优化第192-199页
8 结语第199-201页
致谢第201-203页
参考文献第203-211页
附录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重构设想
下一篇:自清洁玻璃自清洁性能的表征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