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导论 | 第9-20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9-11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文献简要综述 | 第12-14页 |
(一) 我国现有的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二)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简要评述 | 第13-14页 |
三、术语界定 | 第14-20页 |
(一) 家庭功能的内涵 | 第14-16页 |
(二) 转型社会的内涵 | 第16-17页 |
(三) 转型社会中家庭功能的变迁 | 第17-20页 |
第二部分 转型社会家庭功能的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 第20-32页 |
一、转型社会未成年犯家庭及家庭功能的特点 | 第20-23页 |
(一) 未成年犯家庭的特点 | 第20-21页 |
(二) 未成年犯家庭功能的特点 | 第21-23页 |
(三) 未成年犯家庭与家庭功能特点的辨证分析 | 第23页 |
二、家庭经济功能的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 第23-26页 |
(一) 家庭消费功能的异化:富足家庭的问题 | 第23-25页 |
(二) 经济保障功能的缺失:贫困家庭、残缺家庭的问题 | 第25-26页 |
三、家庭教育功能的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 第26-28页 |
(一) 家庭教育功能的外移:亲子教育的缺失 | 第26-28页 |
(二)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未成年人社会化功能的削弱 | 第28页 |
四、家庭感情功能的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 第28-32页 |
(一) 情感需求功能的缺失与淡化:缺少关爱 | 第29-30页 |
(二) 情感需求功能的异化:过分溺爱 | 第30-32页 |
第三部分 转型社会家庭功能的变迁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及矫治 | 第32-39页 |
一、转型社会家庭功能的变迁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 第32-36页 |
(一) 家庭养育结构优化: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 第32-33页 |
(二) 完善家庭功能:救治问题儿童 | 第33-34页 |
(三) 增强家庭情感沟通功能:防止未成年人重新犯罪 | 第34-36页 |
二、转型社会家庭功能的变迁与未成年犯的矫治 | 第36-39页 |
(一) 未成年犯矫治过程中家庭功能的发挥 | 第36-37页 |
(二) 家庭功能的变迁与未成年犯矫治中的家庭障碍 | 第37-39页 |
第四部分 转型社会家庭功能完善的社会干预措施 | 第39-48页 |
一、转型期社会治安问题与控制 | 第39-40页 |
二、转型期家庭功能的调适 | 第40-42页 |
三、为了明天——完善家庭功能的社会干预措施 | 第42-48页 |
(一) 社会的支持 | 第42-45页 |
(二) 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