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律师提前介入的不足与完善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律师提前介入概述 | 第12-22页 |
| ·律师提前介入的概念 | 第12页 |
| ·律师提前介入的起源和演进 | 第12-16页 |
| ·律师提前介入的起源和演进——以美国为例 | 第12-15页 |
| ·律师提前介入在中国的发展 | 第15-16页 |
| ·律师提前介入的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理论 | 第16页 |
| ·矛盾对立统一原理的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 ·人权保障理论 | 第17-18页 |
| ·言论自由理论 | 第18-19页 |
| ·无罪推定原则 | 第19-20页 |
| ·心理学理论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我国律师提前介入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 第22-32页 |
| ·介入律师的诉讼地位不够明确 | 第22-24页 |
| ·介入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难 | 第24-26页 |
| ·会见涉密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难获批准 | 第24页 |
| ·会见非涉密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亦需批准 | 第24-25页 |
| ·侦查机关不予及时安排会见 | 第25-26页 |
| ·律师介入后了解案情难 | 第26-28页 |
| ·侦查机关派员在场和临场监控 | 第26-27页 |
| ·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次数和时间严重受限 | 第27-28页 |
| ·无调查取证的权利 | 第28页 |
| ·无有效的权利救济措施 | 第28-29页 |
| ·提前介入律师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我国律师提前介入中缺陷和不足的成因分析 | 第32-40页 |
| ·诉讼观念相对滞后 | 第32-34页 |
| ·忽视程序的独特价值 | 第32-33页 |
| ·有罪推定思想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侦查结构不尽合理 | 第34-35页 |
| ·国家本位主义的负作用 | 第35-36页 |
| ·社会现实的制约 | 第36-40页 |
| 第四章 我国律师提前介入之完善 | 第40-58页 |
| ·明确介入律师的辩护人地位 | 第40-43页 |
| ·保障介入律师会见权的充分落实 | 第43-44页 |
| ·赋予介入律师调查取证权和保全证据申请权 | 第44-48页 |
| ·改革相关的律师制度 | 第48-50页 |
| ·提高刑辩律师的准入门槛 | 第48页 |
| ·加大对律师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 第48页 |
| ·在侦查阶段引入法律援助制度 | 第48-50页 |
| ·建立行之有效的律师权利救济制度 | 第50-51页 |
| ·赋予介入律师以刑事豁免权 | 第51-58页 |
| ·修改刑法第306 条的规定 | 第51-53页 |
| ·赋予律师的言论以刑事豁免权 | 第53-58页 |
| 结语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