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概述 | 第10-14页 |
·证据开示的概念与历史沿革 | 第10-12页 |
·证据开示的概念诠释 | 第10-11页 |
·证据开示的历史沿革 | 第11-12页 |
·证据开示的价值取向 | 第12-14页 |
·证据开示有利于公正价值的实现 | 第12-13页 |
·证据开示有利于效率价值的实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国外证据开示制度运作研究 | 第14-27页 |
·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开示制度 | 第14-21页 |
·英国的证据开示制度 | 第14-17页 |
·美国证据开示制度 | 第17-21页 |
·大陆法系国家审前证据交换和证据收集程序 | 第21-27页 |
·法国的证据交换和收集制度程序 | 第22-23页 |
·德国的证据交换和收集程序 | 第23-25页 |
·日本的证据交换和收集制度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现状分析 | 第27-32页 |
·我国的证据交换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27页 |
·比较证据交换与证据开示 | 第27-28页 |
·我国的证据交换制度的不足 | 第28-31页 |
·立法形式不当 | 第28页 |
·缺少证据交换的具体规则 | 第28-30页 |
·缺少证据交换的配套制度 | 第30-31页 |
·外国证据开示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构建 | 第32-39页 |
·完善证据开示制度的具体程序 | 第32-35页 |
·强化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 | 第32-33页 |
·适用证据开示的范围 | 第33-34页 |
·明确证据开示的主持机构 | 第34-35页 |
·违反证据开示的制裁措施 | 第35页 |
·完善证据开示制度的配套制度 | 第35-39页 |
·完善证据失权制度 | 第35-36页 |
·设立答辩失权制度 | 第36-37页 |
·建立审前会议制度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