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页 |
英文摘要 | 第21-28页 |
符号说明 | 第28-2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9-61页 |
1.引言 | 第29-31页 |
2.α-氰醇的生物合成法 | 第31-34页 |
·脂肪酶介导的拆分外消旋氰醇法 | 第31页 |
·脂肪酶介导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外消旋氰醇法 | 第31-33页 |
·氧腈酶催化的手性羟腈化法 | 第33-34页 |
3.氧腈酶的分类 | 第34-36页 |
4.氧腈酶催化的反应 | 第36-40页 |
·HCN与羰基的手性加成 | 第36-39页 |
·硝基化合物与羰基的手性加成 | 第39-40页 |
5.氧腈酶催化合成药物中间体 | 第40-43页 |
·R-型氧腈酶催化的反应 | 第40-42页 |
·S-型氧腈酶催化的反应 | 第42-43页 |
6.氧腈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43-44页 |
7.氧腈酶的催化机制 | 第44-48页 |
8.含金属离子的手性催化剂催化手性α-氰醇的合成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第二章 化学法制备外消旋乙酰化α-氰醇 | 第61-75页 |
1.引言 | 第61-62页 |
2.化学法制备外消旋α-氰醇的方法简介 | 第62-63页 |
3.羰基化合物与HCN加成反应的讨论 | 第63-64页 |
4.化学法合成五种外消旋α-氰醇和一种外消旋β-硝基醇 | 第64-6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4页 |
·仪器 | 第64页 |
·试剂 | 第64页 |
·方法 | 第64-66页 |
·化合物1-5的合成 | 第65页 |
·有机相中HCN浓度的测定 | 第65页 |
·化合物6的合成 | 第65页 |
·乙酰化反应 | 第65-66页 |
·结果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5页 |
第三章 氧腈酶催化法制备手性α-氰醇 | 第75-97页 |
1.引言 | 第75-77页 |
2.氧腈酶催化形成R-和S-型手性α-氰醇 | 第77-8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77-78页 |
·材料 | 第77页 |
·仪器 | 第77-78页 |
·方法 | 第78-81页 |
·种仁粗粉的制备 | 第78页 |
·五种植物种仁来源氧腈酶酶活的测定 | 第78页 |
·手性氰醇ee值的测定 | 第78-79页 |
·手性氰醇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79-80页 |
·五种种仁来源氧腈酶的生物催化反应 | 第80页 |
·HbHNL和MeHNL的生物催化反应 | 第80页 |
·lipase PS-C Ⅱ选择性催化乙酰化反应 | 第80页 |
·氧腈酶催化反应的后处理 | 第80-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5页 |
·五种植物种仁来源氧腈酶的酶活 | 第81页 |
·外消旋化合物1-6的手性分离结果 | 第81-83页 |
·乙酰化氰醇的比旋光度 | 第83页 |
·五种植物种仁来源氧腈酶催化底物的手性羟腈化 | 第83-84页 |
·HbHNL和MeHNL催化底物的手性羟腈化 | 第84-85页 |
3.HbHNL催化CH_3NO_2与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的反应 | 第85-9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86页 |
·试剂 | 第86页 |
·仪器 | 第86页 |
·方法 | 第86-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2页 |
·溶剂的影响 | 第87-88页 |
·缓冲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88页 |
·缓冲溶液pH的影响 | 第88-89页 |
·双相体系中缓冲溶液的百分含量对生物转化的影响 | 第89-90页 |
·硝基甲烷的浓度对生物转化的影响 | 第90页 |
·HbHNL催化其它底物与硝基甲烷的反应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附录 | 第94-97页 |
第四章 固定化苹果氧腈酶催化合成手性药物中间体的研究 | 第97-115页 |
1.引言 | 第97-98页 |
2.以多醛基葡聚糖为交联剂的固定化法 | 第98-10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98页 |
·试剂 | 第98页 |
·仪器 | 第98页 |
·方法 | 第98-9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9-105页 |
·苹果氧腈酶粗蛋白液的酶活 | 第99页 |
·以多醛基葡聚糖为交联剂的固定化原理 | 第99-100页 |
·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多醛基葡聚糖对固定化苹果氧腈酶活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多醛基葡聚糖固定化苹果氧腈酶的酶活 | 第101页 |
·多醛基葡聚糖固定化苹果氧腈酶的酶漏检测 | 第101-102页 |
·多醛基葡聚糖固定化苹果氧腈酶循环催化5-苯并噻吩甲醛的手性羟腈化 | 第102-103页 |
·多醛基葡聚糖固定化苹果氧腈酶循环催化其它底物手性羟腈化 | 第103-105页 |
3.以Eupergit C为固定化载体的固定化法 | 第105-113页 |
·方法 | 第105-10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3页 |
·缓冲溶液pH值对固定化酶活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缓冲溶液浓度对固定化酶活的影响 | 第107页 |
·Eupergit C的用量对固定化酶活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Eupergit C固定化苹果氧腈酶的酶活 | 第108页 |
·Eupergit C固定化苹果氧腈酶的酶漏检测 | 第108-109页 |
·固定化苹果氧腈酶与游离酶催化性能的比较 | 第109页 |
·Eupergit C固定化苹果氧腈酶循环催化5-苯并噻吩甲醛手性羟腈化 | 第109-110页 |
·Eupergit C固定化苹果氧腈酶循环催化其它底物手性羟腈化 | 第110-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5页 |
第五章 固定化HbHNL催化合成手性药物中间体的研究 | 第115-135页 |
1.引言 | 第115页 |
2.磁性微球固定化HbHNL | 第115-123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15-116页 |
·试剂 | 第115-116页 |
·仪器 | 第116页 |
·方法 | 第116-1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8-123页 |
·磁性微球的特性 | 第118-119页 |
·磁性微球固定化HbHNL酶漏检测 | 第119页 |
·放置时间对磁性微球固定化HbHNL酶活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磁性微球固定化HbHNL与游离酶催化性能的比较 | 第120-121页 |
·磁性微球固定化HbHNL循环催化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手性羟腈化 | 第121-122页 |
·磁性微球固定化HbHNL循环催化其它底物手性羟腈化 | 第122-123页 |
3.磁性微球固定化HbHNL介导的一次生物转化制备两种手性分子 | 第123-126页 |
·试剂与方法 | 第123-124页 |
·试剂 | 第124页 |
·方法 | 第1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4-126页 |
4.对3,4-亚甲二氧基苯丙酮手性羟腈化的进一步讨论 | 第126-133页 |
·方法 | 第127-1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8-133页 |
·不同pH值时非酶促反应的收率 | 第128页 |
·不同有机溶剂对3,4-亚甲二氧基苯丙酮手性羟腈化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酶制剂的种类对3,4-亚甲二氧基苯丙酮手性羟腈化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丙酮氰醇与磁性微球固定化HbHNL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130-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5页 |
第六章 新氧腈酶源的探索和产氧腈酶微生物的筛选 | 第135-146页 |
1.引言 | 第135-136页 |
2.植物中新酶源的探寻 | 第136-139页 |
·Guazuma ulmifolia(Sterculiaceae)and Ostrya virginiana(Betulaceae) | 第136-137页 |
·Ryparosa kurrangii(Achariaceae) | 第137-138页 |
·CsHNL催化反应的进一步研究 | 第138-139页 |
3.产氧腈酶微生物的筛选 | 第139-14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39页 |
·仪器 | 第139页 |
·试剂 | 第139页 |
·材料与培养基 | 第139-140页 |
·土壤样品 | 第139页 |
·培养基 | 第139-140页 |
·方法 | 第140-1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1-142页 |
·氧腈酶活的初步检测 | 第141页 |
·菌种的初步鉴定 | 第141页 |
·氧腈酶对映体选择性检测 | 第141-142页 |
4.F-901菌株产酶条件的研究 | 第142-1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2-143页 |
·培养基 | 第142页 |
·方法 | 第142-1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3-145页 |
·碳源的影响 | 第143页 |
·氮源的影响 | 第143-144页 |
·温度和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6页 |
总结 | 第146-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目录 | 第151-152页 |
已发表的被SCI收载的英文论文 | 第152-177页 |
论文1 | 第152-160页 |
论文2 | 第160-17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