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对黔东南苗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美学思考

目录第1-5页
中文摘要第5-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前言第8-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12页
  (一) 对生态旅游审美对象的新思考第8-10页
  (二)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定义和美学价值探讨第10-11页
  (三) 对苗族文化的生命美学思考第11-12页
 二、本文相关理论支撑第12页
  (一) 生命美学理论第12页
  (二) 生态旅游理论第12页
 三、论文选题与研究设计第12-13页
  (一) 论文选题及意义第12页
  (二)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2-13页
 四、研究方法与涉及文献第13-14页
  (一) 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二) 本研究所涉及的文献范围第14页
 五、本研究重要的理论创新第14-15页
第一章 黔东南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及存在问题第15-26页
 一、黔东南苗族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状况第15-17页
  (一) 资源状况概述第15-16页
  (二) 资源开发现状第16-17页
 二、黔东南苗族文化旅游资源成因及构成要素分析第17-21页
  (一) 历史迁徙第17-19页
   1. 迁徙使苗族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性第18页
   2. 迁徙造成了苗族文化与外隔绝的封闭性第18-19页
   3. 迁徙为苗族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内容第19页
  (二) 自然环境第19-20页
   1. 巫术盛行,神话思维发达第19-20页
   2. 艺术思维发达,且浪漫主义气息浓厚第20页
  (三) 黔东南苗族文化旅游资源构成要素第20-21页
   1. 物质文化层面第20页
   2. 精神文化层面第20-21页
   3. 制度文化层面第21页
 三、黔东南苗族文化旅游开发所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问题第21-26页
  (一) 以往苗族文化旅游开发所取得的成果第21-22页
   1. 民族旅游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第21-22页
   2. 促进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增强第22页
   3. 促使当地居民自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第22页
  (二) 面临的问题第22-26页
   1. 资源开发危机第22-23页
   2.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消极影响第23-24页
   3. 旅游开发可能导致“伪民俗”的产生第24-26页
第二章 生命美——黔东南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无限魅力第26-39页
 一、生命的叩问——苗族巫文化中透露的豁达生命观第26-30页
  (一) 生命从何处来: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第27-28页
  (二) 生命往何处去:祖先崇拜与故园情环第28-29页
  (三) 诗意的栖居第29-30页
 二、众生的狂欢——苗族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与狂放第30-36页
  (一) 亦情亦趣:苗族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倾向第31-32页
  (二) 亦庄亦谐:苗族舞蹈中的端庄与狂放第32-33页
  (三) 亦幻亦真:苗族装饰艺术嫁接起的实用与审美第33-36页
   1. 服饰艺术第33-35页
   2. 建筑艺术第35-36页
 三、素朴与澄澈——苗族社会的和谐之美第36-39页
  (一) 如诗的生活第36页
  (二) 欢乐的海洋第36页
  (三) “议榔”、“理老”与“鼓社”——苗族社会的三根支柱第36-39页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黔东南苗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必由之路第39-51页
 一、旅游活动的审美属性内在地决定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第39-41页
  (一) 审美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属性,而美产生的根源内在于人的生命第39-40页
  (二) 旅游活动的审美属性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第40-41页
 二、苗族文化生态旅游是最符合生命美的旅游形式第41-45页
  (一) 苗族文化生态旅游最大限度地尊重了个体生命的存在第42-43页
  (二) 苗族文化生态旅游能够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命第43-44页
  (三) 苗族文化生态旅游使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和谐共生第44-45页
 三、对黔东南苗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第45-51页
  (一) 黔东南苗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两个前提第45-46页
   1. 生命美的文化内涵是黔东南苗族文化旅游的核心因素第45-46页
   2. 找准定位是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出发点第46页
  (二) 关于黔东南苗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几点设想第46-51页
   1. 品牌的树立是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形象设计的关键第46-47页
   2. 生命文化的挖掘和展示是当务之急第47-49页
   3. 注重功能结构与区域层次的划分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55页
黔东南苗族文化旅游状况调查报告第55-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下一篇:留学生介词“给”偏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