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蕨类植物简介 | 第10-11页 |
·观赏蕨类的应用 | 第11-12页 |
·园林栽培 | 第11页 |
·室内盆栽 | 第11-12页 |
·切花配叶应用 | 第12页 |
·观赏蕨类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 第12-13页 |
·外植体消毒方式 | 第13页 |
·组织培养途径 | 第13-14页 |
·以孢子为外植体的途径 | 第13-14页 |
·以孢子体为外植体的途径 | 第14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用 | 第14-16页 |
·有机物的选用 | 第16页 |
·培养条件 | 第16页 |
·本研究的材料、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材料 | 第17页 |
·方法 | 第17-23页 |
·紫萁根状茎诱导GGB | 第17-18页 |
·BA对紫萁根状茎尖诱导GGB的影响 | 第17页 |
·KT对紫萁根状茎尖诱导GGB的影响 | 第17-18页 |
·紫萁GGB的分化 | 第18页 |
·蔗糖浓度对紫萁GGB的分化的影响 | 第18页 |
·无机盐浓度对紫萁GGB的分化的影响 | 第18页 |
·不同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紫萁GGB分化的影响 | 第18页 |
·紫萁的生根 | 第18页 |
·紫萁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18-20页 |
·以原叶体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 第18-19页 |
·以根状茎尖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 第19-20页 |
·紫萁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20页 |
·银粉背蕨孢子萌发 | 第20-21页 |
·孢子消毒方式的选择 | 第20页 |
·蔗糖浓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0-21页 |
·不同光照处理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1页 |
·银粉背蕨原叶体诱导GGB | 第21-22页 |
·BA与NAA共同作用对银粉背蕨原叶体诱导GGB的影响 | 第21页 |
·KT对银粉背蕨原叶体诱导GGB的影响 | 第21-22页 |
·银粉背蕨GGB的分化 | 第22页 |
·蔗糖浓度、无机盐浓度对银粉背蕨GGB分化的影响 | 第22页 |
·不同激素种类对银粉背蕨GGB分化的影响 | 第22页 |
·银粉背蕨的生根 | 第22-23页 |
·培养条件 | 第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两种蕨的移栽试验 | 第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8页 |
·紫萁诱导GGB | 第23-24页 |
·BA对紫萁诱导GGB的影响 | 第23-24页 |
·KT对紫萁根状茎尖诱导GGB的影响 | 第24页 |
·紫萁GGB的分化 | 第24-26页 |
·蔗糖浓度对紫萁GGB分化的影响 | 第24-25页 |
·无机盐浓度对紫萁GGB分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紫萁GGB分化的影响 | 第26页 |
·紫萁的生根 | 第26-28页 |
·紫萁诱导愈伤组织 | 第28-30页 |
·以原叶体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 第28-29页 |
·以根状茎尖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 第29-30页 |
·紫萁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30-31页 |
·银粉背蕨孢子萌发 | 第31-32页 |
·孢子消毒方式的选择 | 第31页 |
·蔗糖浓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光照处理对银粉背蕨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32页 |
·银粉背蕨原叶体诱导GGB | 第32-35页 |
·BA与NAA共同作用对银粉背蕨诱导GGB的影响 | 第32-34页 |
·KT对银粉背蕨诱导GGB的影响 | 第34-35页 |
·银粉背蕨GGB的分化 | 第35-37页 |
·蔗糖和无机盐的不同浓度对银粉背蕨GGB的分化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银粉背蕨GGB分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银粉背蕨的生根 | 第37页 |
·两种蕨的移栽试验 | 第37-38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8-43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孢子萌发 | 第39页 |
·GGB的诱导 | 第39-40页 |
·GGB的分化 | 第40页 |
·试管苗生根与移栽 | 第40-41页 |
·紫萁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 | 第41页 |
·建议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图版与图版说明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