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绪论 | 第10-28页 |
| ·工程背景 | 第10-11页 |
| ·混凝土大坝非线性分析概述 | 第11-14页 |
| ·地震动输入机制研究 | 第14-16页 |
|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研究 | 第16-20页 |
| ·混凝土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对大坝的影响 | 第20-24页 |
| ·坝段间坝缝在地震过程中张合效应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24-26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6-28页 |
| 2.地震动输入的时频非平稳性对高拱坝动力响应的作用 | 第28-54页 |
| ·时间信号的时-频联合表示方法 | 第28-31页 |
| ·短时傅里叶变换 | 第29页 |
| ·拟正交的Gabor展式 | 第29页 |
| ·小波变换 | 第29-30页 |
| ·自适应Gauss基表达 | 第30-31页 |
| ·时变功率谱 | 第31-32页 |
| ·Wigner—Ville分布 | 第31页 |
| ·自适应谱 | 第31-32页 |
| ·时-频联合非平稳地震动的合成 | 第32-37页 |
| ·强震记录的自适应谱分析 | 第33页 |
| ·调制函数A(t,ω) | 第33-34页 |
| ·调制函数A(t,ω)的模型及参数 | 第34-35页 |
| ·合成地震波 | 第35页 |
| ·人工合成地震波的结果 | 第35-37页 |
| ·数值算例 | 第37-41页 |
| ·拱坝的随机分析 | 第41-53页 |
| ·精细逐步积分 | 第41-45页 |
| ·平稳及非平稳虚拟激励法 | 第45-50页 |
| ·计算结果及比较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3.混凝土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对大坝的影响 | 第54-73页 |
| ·高应变率下混凝土的动态性能 | 第54-55页 |
| ·混凝土率型本构模型简介 | 第55-58页 |
| ·单轴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 第56-57页 |
| ·一致粘塑性本构模型 | 第57-58页 |
| ·砼的弹塑性损伤数值模型 | 第58-59页 |
| ·损伤阈值及损伤演化规律 | 第59-60页 |
| ·拉应力损伤 | 第59-60页 |
| ·压应力损伤 | 第60页 |
| ·砼的动态损伤模型 | 第60-61页 |
| ·动态损伤演变规律 | 第60-61页 |
| ·动态损伤阈值应变 | 第61页 |
| ·算例分析 | 第61-71页 |
| ·算例1 | 第61-66页 |
| ·算例2 | 第66-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4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 第73-92页 |
|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中无质量地基的应用研究 | 第73-82页 |
|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公式 | 第73-80页 |
| ·数值算例 | 第80-82页 |
| ·本节小结 | 第82页 |
| ·小参数摄动法在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 | 第82-92页 |
| ·结构-地基体系非比例阻尼判别分析 | 第83-88页 |
| ·非比例阻尼小参数摄动法的基本公式 | 第88-89页 |
| ·计算分析及结论 | 第89-92页 |
| 5.考虑横缝和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拱坝安全评价 | 第92-118页 |
| ·考虑局部切向约束接触问题的直接刚度法 | 第92-98页 |
| ·考虑接触的控制方程 | 第93页 |
| ·考虑切向滑移约束的接触分析方法 | 第93-98页 |
| ·数值算例 | 第98-110页 |
| ·改进的SSOR-PCG迭代法用于接触问题的研究 | 第110-116页 |
| ·SSOR-PCG方法 | 第111-112页 |
| ·求解接触问题的改进SSOR-PCG迭代法 | 第112-116页 |
| ·数值算例 | 第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 结论 | 第118-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3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31-132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132-133页 |
| 致谢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