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构造论文

增压器的非线性力学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绪论第12-39页
   ·引言第12-14页
   ·涡轮增压器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4-22页
     ·增压技术及其类型第14-16页
     ·涡轮增压器的发展第16-19页
     ·涡轮增压器结构分析的现状与发展第19-22页
   ·非线性问题的分类第22-23页
   ·接触问题的研究发展概况第23-31页
     ·经典弹性接触力学的发展概况第23-24页
     ·非经典接触力学的发展概况第24-31页
   ·转子动力学研究的发展现状第31-37页
     ·转子动力学的发展现状第31-32页
     ·转子动力学的计算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第32-37页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第37-39页
2 计算理论与算法第39-54页
   ·参变量变分原理第39-40页
   ·接触问题的一般描述和基本方程第40-43页
   ·空间弹塑性接触问题参数二次规划法第43-49页
     ·空间弹塑性接触系统控制方程第43-44页
     ·空间弹塑性接触问题参变量最小势能原理第44-46页
     ·空间弹塑性接触问题参数二次规划解第46-49页
   ·多重子结构分析技术第49-53页
     ·弹性问题多重子结构分析方法第49-51页
     ·非线性分析多重子结构法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3 增压器压气机的弹性与弹塑性接触计算分析第54-81页
   ·引言第54-55页
   ·过盈配合第55-56页
   ·压气机的接触计算模型第56-62页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56-59页
     ·计算模型的离散化第59-61页
     ·材料特性第61页
     ·载荷和边界条件第61-62页
   ·弹性接触计算第62-69页
     ·装配状态下接触应力分布状况第62-65页
     ·装配状态下摩擦系数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第65页
     ·不同转速的影响第65-67页
     ·压气机的应力和位移第67-69页
   ·弹塑性接触计算第69-79页
     ·计算模型的离散化第70-71页
     ·载荷和边界条件第71-72页
     ·转速与接触应力的关系第72-74页
     ·转速与接触点相对位移的关系第74-76页
     ·不同过盈值下转速与接触应力的关系第76-77页
     ·不同轴套壁厚下转速与接触应力的关系第77-78页
     ·压气机的应力和位移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4 超速压气机的弹塑性与弹塑性接触分析第81-96页
   ·引言第81页
   ·压气机叶轮超速工艺的研究概况第81-84页
     ·叶轮超速自增强处理的原理第82-83页
     ·计算方法概况第83-84页
   ·超速转速下的计算结果分析第84-89页
     ·计算模型与载荷的施加第84页
     ·超速转速下的弹塑性分析第84-85页
     ·残余应力与残余应变的分析第85-88页
     ·超速转速与最大残余应力、位移的关系第88-89页
   ·超速处理后工作转速下的计算结果分析第89-95页
     ·计算模型与载荷的施加第89页
     ·超速转速与接触应力的关系第89-90页
     ·超速转速与相对位移的关系第90-91页
     ·超速转速与过盈值的关系第91-92页
     ·工作状态下压气机的应力和位移第92-94页
     ·超速预过载后压气机的安全系数第94-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5 基于陀螺系统辛子空间迭代法的增压器转子动力学分析第96-133页
   ·引言第96页
   ·转子的临界转速第96-104页
     ·转子的涡动第97-99页
     ·圆盘偏心引起的振动,临界转速第99-101页
     ·陀螺效应第101-103页
     ·影响转子—支承系统临界转速的因素第103-104页
   ·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方法第104-108页
     ·建立转子动力学模型时应遵循原则第104-105页
     ·连续转子离散化模型第105-108页
   ·陀螺系统的辛子空间迭代法第108-119页
     ·陀螺力对振动稳定性的影响第109-110页
     ·陀螺系统的辛求解方法第110-114页
     ·陀螺系统的辛子空间迭代法的具体步骤第114-115页
     ·陀螺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和振型第115-116页
     ·数值算例第116-119页
   ·增压器转子的动力学特性分析第119-131页
     ·增压器转子结构第119-120页
     ·增压器转子的计算模型第120-122页
     ·增压器转子的临界转速与振型第122-123页
     ·增压器转子结构参数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第123-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结论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9页
创新点摘要第149-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蔡元培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研究
下一篇: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导向因子slit-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