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山拱坝动力模型破坏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混凝土坝动力模型破坏试验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混凝土坝动力试验模型材料 | 第13-17页 |
·模型试验相似理论的发展 | 第17-19页 |
·模型试验的发展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21-22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2 模型试验材料力学特性以及相似理论等介绍 | 第24-47页 |
·模型试验材料力学特性 | 第24-36页 |
·试验材料的选取 | 第24页 |
·仿真混凝土材料组成 | 第24-25页 |
·仿真混凝土材料单轴抗压强度 | 第25-28页 |
·仿真混凝土材料单轴抗拉强度 | 第28-30页 |
·仿真混凝土材料抗剪强度 | 第30-31页 |
·仿真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 | 第31-34页 |
·仿真混凝土材料断裂韧度 | 第34-36页 |
·仿真混凝土材料阻尼比 | 第36页 |
·动力模型试验相似条件 | 第36-38页 |
·几何相似条件 | 第36-37页 |
·物理相似条件 | 第37页 |
·边界相似条件 | 第37-38页 |
·动力模型试验相似律 | 第38-42页 |
·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一般要求 | 第38-39页 |
·弹性相似律 | 第39-40页 |
·重力相似律 | 第40-41页 |
·弹性—重力相似律 | 第41-42页 |
·模型制作 | 第42-45页 |
·工程简介 | 第42页 |
·模型设计 | 第42页 |
·模型加工 | 第42-43页 |
·试验设备和仪器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3 整体坝动力模型破坏试验研究 | 第47-60页 |
·模型试验基本情况 | 第47-50页 |
·地震波加载方案 | 第47-48页 |
·传感器布置 | 第48页 |
·模型基频 | 第48-50页 |
·模型阻尼比 | 第50页 |
·动力模型破坏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57页 |
·加速度分布 | 第50-53页 |
·应变分布 | 第53-56页 |
·坝顶拱冠相对位移分布 | 第56-57页 |
·坝体损伤破坏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整体坝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 第60-75页 |
·有限元模型基本情况 | 第60页 |
·模态分析 | 第60-62页 |
·动力线性有限元时程分析 | 第62-69页 |
·计算工况 | 第62-63页 |
·三维弹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63-65页 |
·计算结果与试验对比 | 第65-69页 |
·动力破坏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69-74页 |
·基本情况 | 第69-70页 |
·混凝土破坏本构关系 | 第70-71页 |
·计算结果与试验对比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分缝坝动力模型破坏试验研究 | 第75-89页 |
·模型试验基本情况 | 第75-76页 |
·传感器布置 | 第75-76页 |
·模型基频 | 第76页 |
·横缝开度测量技术研究 | 第76-81页 |
·拱坝模型横缝浇筑 | 第77-78页 |
·双欧米伽缝位移计工作原理 | 第78页 |
·试验结果 | 第78-81页 |
·仿真混凝土材料应变测量技术研究 | 第81-84页 |
·加速度分布研究 | 第84-86页 |
·坝体损伤情况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总结 | 第89-90页 |
·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