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一、张炎词学观的形成背景与理论渊源 | 第8-24页 |
| (一) 形成背景 | 第8-19页 |
| (二) 理论渊源 | 第19-24页 |
| 二、张炎的词学观——“清空”论 | 第24-49页 |
| (一) “清空”论 | 第24-39页 |
| (二) “清空”的艺术手法 | 第39-45页 |
| (三) “清空”的人格底蕴 | 第45-49页 |
| 三、张炎词学观对后世词论的影响 | 第49-57页 |
| (一) 浙西词派对张炎“清空骚雅”理论的承继 | 第49-53页 |
| (二) 常州词派对张炎词论的继承和发挥 | 第53-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注释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