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合金超塑性变形机理与成形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超塑性变形机理 | 第13-18页 |
·超塑性变形的特点 | 第13-14页 |
·超塑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超塑性变形微观机理研究 | 第16-18页 |
·超塑性变形过程空洞特征研究 | 第18-21页 |
·空洞形核研究 | 第19-20页 |
·空洞长大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薄板超塑性成形工艺研究 | 第21-25页 |
·超塑成形数值模拟理论 | 第25-2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轻合金板材超塑性成形性能研究 | 第29-45页 |
·引言 | 第29页 |
·超塑性成形性能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0-32页 |
·轻合金板材超塑性变形行为 | 第32-43页 |
·高温力学性能 | 第32-37页 |
·成形极限图 | 第37-40页 |
·空洞超塑性胀形空洞演化行为分析 | 第40-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超塑性成形空洞演化机理与模型构建 | 第45-59页 |
·引言 | 第45页 |
·超塑性成形空洞机理实验分析 | 第45-49页 |
·超塑性成形空洞行为数值模型 | 第49-53页 |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空洞数目 | 第53-54页 |
·空洞体积分数 | 第54-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混合超塑性成形有限元分析 | 第59-78页 |
·引言 | 第59页 |
·动力显式有限元理论模型 | 第59-64页 |
·实体壳单元模型 | 第60-62页 |
·闭锁问题的解决 | 第62-63页 |
·动力显式有限元积分算法 | 第63-64页 |
·混合超塑性本构模型 | 第64-65页 |
·混合超塑性成形实验 | 第65-70页 |
·有限元结果验证 | 第70-77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0-71页 |
·压边圈类型的影响 | 第71-72页 |
·单元尺寸的影响 | 第72-73页 |
·质量缩放的影响 | 第73-74页 |
·成形工艺影响 | 第74-77页 |
·讨论 | 第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混合超塑性成形工艺开发 | 第78-98页 |
·引言 | 第78页 |
·混合超塑性成形工艺 | 第78-79页 |
·有限元数值模型 | 第79-81页 |
·混合超塑性实验方案 | 第81-83页 |
·方盒件混合超塑性数值模拟与实验比较 | 第83-90页 |
·成形工艺参数对成形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90-93页 |
·混合超塑性成形技术在实际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 第93-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超塑性成形微观结构与组织演化机理 | 第98-111页 |
·介绍 | 第98-99页 |
·EBSD 分析原理及试验方法 | 第99-100页 |
·晶粒结构 | 第100-103页 |
·晶粒取向差图分析 | 第103-109页 |
·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 第111-114页 |
·全文总结 | 第111-112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12-113页 |
·研究展望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与专利申请 | 第122-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附录 | 第126-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