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导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婚姻与非婚同居 | 第14-23页 |
第一节 婚姻 | 第14-17页 |
一、婚姻的定义 | 第14-15页 |
二、婚姻制度的形成 | 第15-16页 |
三、现代婚姻制度的危机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非婚同居 | 第17-23页 |
一、非婚同居的定义 | 第17-19页 |
二、非婚同居形成的动因 | 第19-23页 |
第二章 婚姻制度与非婚同居制度的选择 | 第23-32页 |
第一节 婚姻维系的基础 | 第23-26页 |
一、抚养的责任 | 第23页 |
二、爱情永恒的信念 | 第23-25页 |
三、家庭的纽带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非婚同居对婚姻制度的冲击 | 第26-29页 |
一、对抚育制度的冲击 | 第26-27页 |
二、对爱情永恒信念的冲击 | 第27-28页 |
三、对家庭的冲击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价值之间的冲突与选择 | 第29-32页 |
第三章 他国经验及总结 | 第32-38页 |
第一节 他国经验介绍 | 第32-36页 |
一、瑞典 | 第32-33页 |
二、法国 | 第33-34页 |
三、德国 | 第34页 |
四、英国 | 第34-35页 |
五、美国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相关经验总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婚姻家庭的立法保护 | 第38-51页 |
第一节 确立“第三者”责任以稳固婚姻家庭 | 第38-42页 |
一、国外及港台地区立法形式 | 第38-40页 |
二、相关理论辨析及立法建议 | 第40-42页 |
第二节 设立婚约制度以取代“试婚” | 第42-47页 |
一、婚约的性质及设立的合理性 | 第42-44页 |
二、境外立法经验 | 第44-45页 |
三、婚约制度的设立 | 第45-47页 |
第三节 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以加大婚姻家庭保护的范围 | 第47-51页 |
一、我国法律对事实婚姻的态度 | 第47-48页 |
二、法律承认事实婚姻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三、事实婚姻的认定和处理 | 第49-51页 |
第五章 非婚同居立法建议 | 第51-63页 |
第一节 我国宜采用的立法形式 | 第51-52页 |
第二节 非婚同居当事人之间的人身关系 | 第52-55页 |
第三节 非婚同居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 第55-57页 |
一、我国相关立法规定 | 第55-56页 |
二、国外立法形式 | 第56-57页 |
三、我国宜采用的形式 | 第57页 |
第四节 非婚同居中的亲子关系 | 第57-61页 |
一、我国立法现状 | 第58-59页 |
二、相关立法建议 | 第59-61页 |
第五节 非婚同居当事人之间各种约定的法律地位 | 第61-63页 |
一、关于人身的约定 | 第61-62页 |
二、关于财产的约定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