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ARM的温度智能控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的提出和现实意义第9-10页
 §1-2 反应釜控制技术的现状第10-11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1-13页
  1-3-1 控制对象的特征分析第11页
  1-3-2 采用的控制方案第11-12页
  1-3-3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第12页
  1-3-4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第12页
  1-3-5 仿真和结果第12-13页
第二章 反应釜的过程分析第13-20页
 §2-1 反应釜的基本结构第13-14页
 §2-2 生产工艺原理第14页
 §2-3 反应釜的过程分析第14-16页
  2-3-1 反应釜的输入、输出以及控制指标第14-15页
  2-3-2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第15页
  2-3-3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第15-16页
 §2-4 反应釜的动态特性第16-18页
  2-4-1 基本方程第16-17页
  2-4-2 基本方程的线性化第17页
  2-4-3 有关通道的传递函数第17-18页
 §2-5 控制器的设计指标第18-20页
  2-5-1 功能指标第18-19页
  2-5-2 精度指标第19页
  2-5-3 其他指标第19-20页
第三章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PID 控制系统第20-49页
 §3-1 PID 控制器的综述第20-25页
  3-1-1 PID 控制器第20-22页
  3-1-2 增量式PID 控制器第22-23页
  3-1-3 PID 控制器的参数整定第23-24页
  3-1-4 智能PID 控制器第24-25页
 §3-2 神经网络控制器第25-29页
  3-2-1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构成第25-27页
  3-2-2 RBF 神经网络第27-29页
 §3-3 模糊控制器第29-32页
  3-3-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第29页
  3-3-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第29-30页
  3-3-3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第30页
  3-3-4 模糊设计流程第30-31页
  3-3-5 模糊控制的局限性第31-32页
 §3-4 组合智能算法第32-39页
  3-4-1 基于RBF 神经网络的PID 控制第32-34页
  3-4-2 模糊PID 的发展第34页
  3-4-3 模糊自整定PID 的结构和原理第34-35页
  3-4-4 模糊自整定PID 算法的设计第35页
  3-4-5 模糊控制器输入输出量及隶属函数的确定第35-36页
  3-4-6 模糊自整定PID 控制器设计的算法推理第36-37页
  3-4-7 输出解模糊化第37-38页
  3-4-8 建立模糊控制总表第38页
  3-4-9 模糊自整定PID 控制器设计的流程第38-39页
 §3-5 模糊神经网络PID 控制器的思想及原理第39-43页
  3-5-1 前两种控制策略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第39页
  3-5-2 问题的切入点第39-40页
  3-5-3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及原理第40-42页
  3-5-4 模糊神经网络PID 控制器的结构和在线学习法第42-43页
 §3-6 各个控制曲线的仿真研究第43-49页
  3-6-1 S 函数第43-44页
  3-6-2 PID 控制器第44页
  3-6-3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PID 控制器第44-45页
  3-6-4 基于模糊控制智能PID 控制器第45-47页
  3-6-5 模糊神经网络智能PID 控制器第47-49页
第四章 基于ARM_LINUX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研究第49-57页
 §4-1 嵌入式系统的概述第49-50页
  4-1-1 嵌入式的系统简介第49-50页
  4-1-2 嵌入式的系统的硬件构成第50页
  4-1-3 嵌入式的系统的软件构成第50页
  4-1-4 嵌入式的系统的特征第50页
  4-1-5 嵌入式的系统分类第50页
 §4-2 嵌入式LINUX 的概述第50-52页
  4-2-1 选用LINUX 系统的原因第51页
  4-2-2 LINUX 系统内核的结构第51-52页
 §4-3 ARM 微处理器第52-53页
  4-3-1 ARM 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第52-53页
  4-3-2 S3C2410X 微处理器结构及特点第53页
 §4-4 ARM_LINUX 平台开发环境第53-55页
  4-4-1 LINUX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第54页
  4-4-2 获取GNU 工具包第54页
  4-4-3 建立交叉编辑环境第54-55页
  4-4-4 Boot-Loader 的移植第55页
  4-4-5 内核的移植第55页
 §4-5 ARM_LINUX 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第55-57页
第五章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第57-65页
 §5-1 硬件设计第57-60页
  5-1-1 温度采集控制电路设计第57-58页
  5-1-2 D/A 电路设计第58页
  5-1-3 NAND Flash 电路设计第58页
  5-1-4 以太网接口电路第58-59页
  5-1-5 电源设计第59页
  5-1-6 电机电路第59-60页
 §5-2 系统软件设计第60-65页
  5-2-1 控制程序的总体结构化设计第60页
  5-2-2 键盘处理、LCD 显示以及定时采样和滤波第60-63页
  5-2-3 中断服务程序第63页
  5-2-4 模糊_神经网络_PID 控制运算第63-65页
第六章 结论第65-66页
 §6-1 论文总结第65页
 §6-2 论文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iosⅡ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基于Agent的数据交换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