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53页 |
·聚合物基自修复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第13-26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聚合物基自修复复合材料体系构成与分类 | 第14-25页 |
·原位式的修复体系 | 第14-18页 |
·埋植式的修复体系 | 第18-25页 |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硅氢化反应及其负载型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6-35页 |
·硅氢化反应 | 第26-27页 |
·硅氢化反应的催化剂 | 第27-28页 |
·负载型硅氢化反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8页 |
·硅氢化反应催化机理 | 第28-35页 |
·多官能低聚硅氧烷研究进展 | 第35-37页 |
·多官能低聚硅氧烷简介 | 第35-36页 |
·低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 第36-37页 |
·多官能低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 第37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37-42页 |
·新型自修复体系的设计 | 第37-39页 |
·新型自修复体系的提出 | 第37-38页 |
·新型自修复体系的特点 | 第38-39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2页 |
·负载型催化剂 | 第40页 |
·自修复单体的合成 | 第40-41页 |
·自修复机制的初步实现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3页 |
第二章 二氧化硅负载Karstedt催化剂 | 第53-73页 |
·引言 | 第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实验药品 | 第53-54页 |
·二氧化硅负载催化剂的制备 | 第54页 |
·不同氯铂酸用量所制SiO_2-Pt催化剂的活性 | 第54-55页 |
·SiO_2-Pt催化动力学 | 第55-56页 |
·反应温度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5页 |
·催化剂的用量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5页 |
·加料方式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催化剂重复使用的效果 | 第56页 |
·用SiO_2-Pt催化合成甲基(γ-氯丙基)二氯硅烷 | 第56页 |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9页 |
·制备条件优化 | 第56-57页 |
·催化剂中铂含量的测定 | 第57页 |
·催化性能表征 | 第57-62页 |
·温度对硅氢化反应的影响及其动力学 | 第57-60页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催化剂重复使用效果 | 第61-62页 |
·催化剂的应用——甲基(γ-氯丙基)二氯硅烷的合成 | 第62-68页 |
·反应物配比影响 | 第63页 |
·加料顺序对产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64-68页 |
·催化机理初探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第三章 玻璃纤维负载Karstedt催化剂 | 第73-97页 |
·引言 | 第73页 |
·实验部分 | 第73-78页 |
·实验药品 | 第73-74页 |
·玻璃纤维表面处理 | 第74-75页 |
·玻璃纤维的预处理 | 第75页 |
·玻璃纤维的表面偶联处理 | 第75页 |
·玻璃纤维的表面硅烷化处理 | 第75页 |
·玻纤负载铂基催化剂的制备 | 第75-76页 |
·Pt(0)-D_4~(Vi)络合物的制备 | 第75-76页 |
·玻璃纤维负载铂基催化剂的制备 | 第76页 |
·GF-Pt催化剂催化性能表征 | 第76-77页 |
·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合成 | 第76页 |
·苯乙烯与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硅氢化反应 | 第76-77页 |
·GF-Pt-Ⅱ催化剂催化动力学研究 | 第77页 |
·结构分析与性能表征 | 第77-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94页 |
·玻纤表面处理 | 第78-79页 |
·玻璃纤维负载铂基催化剂的结构 | 第79-85页 |
·GF-Pt-Ⅱ的催化活性 | 第85页 |
·GF-Pt-Ⅱ催化剂催化动力学研究 | 第85-93页 |
·GF-Pt-Ⅱ催化硅氢化反应 | 第85-89页 |
·Si-H浓度校准曲线 | 第89-91页 |
·硅氢化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91-93页 |
·玻纤负载铂催化剂的新特点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第四章 自修复单体的合成 | 第97-121页 |
·实验部分 | 第97-100页 |
·实验药品 | 第97-98页 |
·实验方案 | 第98-99页 |
·D_3与MeViSiCl_2开环反应 | 第99页 |
·D_4~(Vi)与MeViSiCl_2开环反应 | 第99页 |
·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的不完全水解产物还原 | 第99-100页 |
·结构分析与性能表征 | 第10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8页 |
·D_3与MeViSiCl_2开环反应 | 第100-110页 |
·不同溶剂的影响 | 第100-106页 |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106-110页 |
·通过D_4~(Vi)与MeViSiCl_2开环反应制备自修复单体 | 第110-117页 |
·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的不完全水解产物还原 | 第117-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1页 |
第五章 自修复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121-131页 |
·实验部分 | 第121-123页 |
·实验药品 | 第121页 |
·实验过程 | 第121-122页 |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122-1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3-130页 |
·自修复单体的聚合 | 第123-129页 |
·自修复机制的初步实现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9-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1页 |
全文结论 | 第131-133页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性成果 | 第133-135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135-137页 |
就读博士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与专利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作者简介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