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船舶推进轴系校中 | 第9-10页 |
| ·船舶推进轴系的纵向振动和回旋振动 | 第10-11页 |
| ·相关计算软件开发及使用情况 | 第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 第2章 船舶推进轴系计算力学模型 | 第13-17页 |
| ·坐标系定义 | 第13页 |
| ·校中计算模型 | 第13-14页 |
| ·回旋振动计算模型 | 第14-15页 |
| ·纵向振动计算模型 | 第15-17页 |
| 第3章 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计算算法研究 | 第17-26页 |
|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 第17-18页 |
| ·梁在简单载荷下的变形 | 第18-19页 |
| ·三弯矩法 | 第19-26页 |
| ·连续梁及三弯矩理论 | 第19-20页 |
| ·传统三弯矩方程 | 第20-22页 |
| ·考虑轴承刚度的三弯矩方程 | 第22-26页 |
| 第4章 船舶推进轴系振动计算算法研究 | 第26-53页 |
| ·回旋振动算法研究 | 第26-40页 |
| ·元件的传递矩阵 | 第26-31页 |
| ·固有频率与固有振型计算 | 第31-34页 |
| ·Riccati传递矩阵法 | 第34-40页 |
| ·纵向振动算法研究 | 第40-53页 |
| ·有限元法 | 第40-49页 |
| ·传递矩阵法 | 第49-53页 |
| 第5章 软件实现 | 第53-64页 |
| ·概述 | 第53-55页 |
| ·软件流程图 | 第55页 |
| ·软件集成 | 第55-57页 |
| ·Microsoft Word(打印输出) | 第55-56页 |
| ·Microsoft Excel(输入输出) | 第56页 |
| ·Matlab 6.1(数学运算) | 第56页 |
| ·Microsoft SQL2000(数据库系统设计) | 第56-57页 |
| ·软件基本功能 | 第57-58页 |
| ·校中计算 | 第57页 |
| ·回旋振动计算 | 第57页 |
| ·纵向振动计算 | 第57-58页 |
| ·程序重要模块简介 | 第58-61页 |
| ·建模模块 | 第58-59页 |
| ·计算模块 | 第59-61页 |
| ·文件存储与管理模块 | 第61页 |
| ·显示和打印模块 | 第61页 |
| ·计算实例 | 第61-64页 |
| ·算例1(考虑刚度的三弯矩方程) | 第61-62页 |
| ·算例2—Kamewa | 第62-64页 |
| 第6章 校中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 第64-76页 |
| ·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计算中轴承油膜的影响分析 | 第64-70页 |
|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64-65页 |
| ·径向支承轴承的非线性模型 | 第65-68页 |
| ·计算实例 | 第68-70页 |
| ·轴承支反力的应变片测量分析 | 第70-76页 |
| ·应变片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70页 |
| ·关于轴承支反力的计算 | 第70-74页 |
| ·轴承负荷综合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74-76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7页 |
| ·本文总结 | 第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