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肝肿瘤论文

穿膜肽11R在携带P53基因的溶瘤腺病毒中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5页
缩略词表第15-1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7-24页
 1.肝癌研究现状及其基因治疗第17-18页
 2.溶瘤腺病毒的发展概况第18-20页
 3.P53 基因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4.细胞穿膜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作用第21-24页
第二章 溶瘤腺病毒SG7605-11R-P53 在治疗肝癌的体外试验研究第24-43页
 1 实验器材第24-29页
   ·实验所需材料第24-25页
   ·实验所需仪器第25页
   ·实验所需主要试剂第25-26页
   ·主要试剂配置方法第26-29页
 2 实验方法第29-32页
   ·细胞培养第29页
   ·利用Western Blot 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第29-31页
   ·病毒增殖实验第31页
   ·细胞杀伤实验第31-32页
 3 实验结果第32-40页
   ·Western Blot 检测蛋白表达结果第32-33页
   ·增殖实验第33-37页
   ·杀伤实验第37-40页
 4 讨论第40-43页
第三章 SG7605-11R- EGFP 的载体构建及体外感染实验研究第43-65页
 1 实验器材第43-45页
   ·实验材料第43页
   ·所需的主要仪器第43-44页
   ·试剂第44-45页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45页
   ·所需引物第45页
 2 方法第45-57页
   ·PENTER17-11R-EGFP 的构建第45-49页
   ·PPE3-11R-EGFP 载体的构建第49-52页
   ·质粒的大量制备第52-53页
   ·病毒重组第53-54页
   ·病毒SG7605-11R-EGFP 和SG7605-EGFP 的扩增第54页
   ·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SG7605-11R-EGFP 和SG7605-EGFP第54-55页
   ·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测定病毒 SG7605-11R-EGFP 和 SG7605-EGFP 的 滴度第55页
   ·BCA(Bicinchoninic acid,二辛可宁酸)法测多肽的浓度第55-56页
   ·感染实验第56页
   ·多肽的内化实验第56页
   ·比较SG7605-11R-P53 SG7605-P53+11R 和SG7605-P53 的感染效率第56-57页
 3 结果第57-63页
   ·以AT236+AT237 的PCR 产物为模板,以GT358 + AT237 为引物获得11R+EGFP的条带第57页
   ·PENTER17-11R-EGFP 的鉴定图谱第57-58页
   ·PPE3-11R-EGFP 的鉴定图谱第58页
   ·10 组不同酶的对PPE3-11R-EGFP 的鉴定图谱第58页
   ·病毒滴度测定第58-59页
   ·BCA(Bicinchoninic acid,二辛可宁酸)法测多肽浓度第59页
   ·多肽的内化实验第59-60页
   ·不同MOI 值条件下比较SG7605-11R-P53 和SG7605-P53 的感染效率第60-61页
   ·比较SG7605-11R- EGFP、 SG7605- EGFP +11R 和SG7605- EGFP 的感染效率第61-62页
   ·比较不同时间点SG7605-11R-P53 在肝癌细胞与正常的细胞的感染效果第62-63页
 4 讨论第63-65页
第四章 溶瘤腺病毒SG7605-11R-P53 在治疗肝癌的体内试验研究第65-70页
 材料和方法第65-70页
  1 材料第65页
   ·仪器设备第65页
   ·实验动物第65页
  2 方法第65-66页
   ·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第65-66页
   ·分组及治疗方法第66页
   ·统计处理第66页
  3 实验结果第66-68页
   ·裸鼠肝癌Huh7 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第66-67页
   ·瘤内注射PBS、SG7605-11R-P53、SG7605-P53 治疗Huh7 移植瘤疗效观察第67-68页
  4、讨论第68-70页
全文小结第70-72页
 体外实验第70-71页
 体内试验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EA介导的携带ST13基因的溶瘤腺病毒治疗结肠癌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Ad/AAV嵌合病毒携带全长抗体基因对肿瘤治疗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