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汽车电控技术概况 | 第8-9页 |
·汽车发动机控制策略 | 第9-11页 |
·发动机控制策略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怠速控制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 第10-11页 |
·怠速控制策略的设计要求 | 第11页 |
·电子节气门的特点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电子节气门的特点 | 第11-12页 |
·国内外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15-24页 |
·控制系统结构 | 第15-16页 |
·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 第16-20页 |
·单片机的选择 | 第16页 |
·单片机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 第16-17页 |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第17-18页 |
·电源稳压电路 | 第18-19页 |
·复位电路 | 第19页 |
·I/O 口扩展电路 | 第19-20页 |
·驱动电路设计 | 第20-23页 |
·直流电机控制原理 | 第20-22页 |
·直流电机的可逆 PWM 系统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发动机控制策略总体设计 | 第24-33页 |
·发动机控制策略 | 第24页 |
·国内外发动机的运行模式及应用现状 | 第24-26页 |
·发动机控制策略流程图总体设计 | 第26-28页 |
·发动机运行模式的划分 | 第26-27页 |
·总体流程图 | 第27-28页 |
·怠速工况控制方法 | 第28-32页 |
·怠速工况判断 | 第28页 |
·工况分析 | 第28页 |
·控制要求 | 第28-29页 |
·怠速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29-30页 |
·怠速控制流程图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基于Matlab/Simulink 的发动机建模 | 第33-45页 |
·电子节气门的系统结构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电子节气门的系统机构 | 第33-34页 |
·弹簧扭矩分析 | 第34-35页 |
·摩擦力分析 | 第35页 |
·直流电机的微分方程 | 第35页 |
·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物理参数 | 第36页 |
·系统在 Matlab/Simulink 中的设计与仿真 | 第36-37页 |
·发动机模型 | 第37-43页 |
·气路模型 | 第38-41页 |
·节气门处的空气质量流量mthr 建模 | 第39-40页 |
·气缸入口处空气流量建模 | 第40-41页 |
·油路模型 | 第41页 |
·发动机燃烧和扭矩输出模型 | 第41-42页 |
·速度模型 | 第42-43页 |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实验 | 第45-59页 |
·节气门PID 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45-50页 |
·PID 控制器设计 | 第45-46页 |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46-50页 |
·模糊控制器基本原理 | 第46-47页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47-50页 |
·节气门 PID 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仿真和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节气门 PID 控制仿真模型 | 第51页 |
·节气门模糊控制的仿真模型 | 第51-52页 |
·节气门 PID 控制和模糊控制仿真结果分析 | 第52页 |
·节气门控制软件设计 | 第52-55页 |
·控制软件整体结构 | 第52-53页 |
·控制器子程序流程图 | 第53-55页 |
·PID 控制器实验结果 | 第55-57页 |
·阶跃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随动跟踪试验结果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控制系统怠速控制策略的仿真 | 第59-66页 |
·怠速控制过程 | 第59-61页 |
·目标转速的确定 | 第59-60页 |
·快怠速暖机控制 | 第60-61页 |
·怠速反馈控制 | 第61页 |
·快怠速开环控制策略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怠速PID 控制器和怠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62-63页 |
·怠速控制策略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6-69页 |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工作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摘要 | 第72-74页 |
Abstract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