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自我效能感与道德创造力的关系:创造性动机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12-22页
 1 创造力和道德创造力第13-16页
   ·创造力的定义第13页
   ·创造力的测量第13-14页
   ·道德创造力的定义第14-16页
   ·道德创造力的测量第16页
 2 自我效能感第16-17页
   ·自我效能感的定义第16-17页
   ·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第17页
 3 创造性动机第17-18页
   ·创造性动机的定义第17页
   ·创造性动机的测量第17-18页
 4 自我效能感、创造性动机与创造力/道德创造力关系的研究第18-20页
   ·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道德创造力的关系第18页
   ·创造性动机与创造力/道德创造力的关系第18-19页
   ·自我效能感、创造性动机与创造力/道德创造力的关系第19-20页
 5 问题提出第20-22页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20页
   ·本研究拟考察的问题第20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研究假设第21-22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与程序第22-32页
 1 预备研究:问卷编制与修订第22-29页
   ·道德创造力问卷的编制第22-27页
     ·被试第22页
     ·研究材料第22-23页
     ·编制方法第23-26页
     ·编制结果第26-27页
   ·创造性动机量表的修订第27-29页
     ·被试第27页
     ·研究工具第27页
     ·修订方法第27-28页
     ·修订结果第28-29页
 2 正式研究第29-32页
   ·被试第29-30页
   ·研究工具第30-31页
     ·道德创造力问卷第30页
     ·自我效能感量表第30页
     ·创造性动机量表第30-31页
   ·施测第31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1-32页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第32-46页
 1 大学生道德创造力的特点第32-34页
   ·大学生道德创造力的总体特点第32页
   ·大学生道德创造力的性别、文理班差异第32-34页
     ·大学生道德创造力总分上的性别、文理班差异第32-33页
     ·大学生道德创造力各维度上的性别、文理班差异第33-34页
 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特点第34页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特点第34页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性别、文理班差异第34页
 3 大学生创造性动机的特点第34-36页
   ·大学生创造性动机的总体特点第34-35页
   ·大学生创造性动机的性别、文理班差异第35-36页
 4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创造性动机和道德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第36-46页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创造性动机与道德创造力的相关分析第36-37页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道德创造力的预测作用第37-38页
   ·大学生的创造性动机对道德创造力的预测作用第38-39页
   ·大学生的创造性动机对自我效能感与道德创造力关系的作用第39-46页
     ·愉悦感、挑战性在自我效能感与道德创造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第39-43页
     ·外在性、补偿性对自我效能感与道德创造力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第43-46页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第46-51页
 1 大学生道德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创造性动机的特点第46-47页
   ·大学生道德创造力的特点第46页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特点第46-47页
   ·大学生创造性动机的特点第47页
 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创造性动机与道德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第47-48页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道德创造力的相关分析第47-48页
   ·大学生创造性动机与道德创造力的相关分析第48页
 3 大学生创造性动机对自我效能感与道德创造力关系的作用第48-49页
   ·挑战性是自我效能感对道德创造力起作用的重要途径第48-49页
   ·外在性在自我效能感和道德创造力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第49页
 4 研究启示与反思第49-51页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附录 1 道德创造力问卷和 TTCT 项目五《纸盒的不寻常用处》第57-58页
附录 2 自我效能感量表第58-59页
附录 3 创造性动机量表第59-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0-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韩国文化及对其外交的影响
下一篇: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