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7-10页 |
| ·转换层结构的提出 | 第7页 |
|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体系的提出 | 第7-8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8-9页 |
|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工作的目的和内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转换层上、下部结构侧向刚度比合理取值研究 | 第11-60页 |
| ·概述 | 第11页 |
| ·计算结构方案 | 第11-13页 |
|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各种情况分析 | 第13-41页 |
| ·非抗震设防下内力和侧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13-17页 |
| ·6度抗震设防下内力和侧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17-27页 |
| ·7度(0.1g)抗震设防下内力和侧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27-34页 |
| ·7度(0.15g)抗震设防下内力和侧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41页 |
|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各种情况分析 | 第41-57页 |
| ·非抗震设防下内力和侧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 ·6度抗震设防下内力和侧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 ·7度(0.1g)抗震设防下内力和侧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 ·7度(0.15g)抗震设防下内力和侧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 ·本章小节 | 第57-60页 |
|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各种情况小节 | 第57-58页 |
|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各种情况小节 | 第58-60页 |
| 第三章 转换梁及上下部结构刚度对结构受力的影响 | 第60-75页 |
| ·概述 | 第60页 |
| ·转换梁下部框支柱刚度改变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60-63页 |
| ·转换梁上部异形柱刚度改变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63-66页 |
| ·转换梁刚度改变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66-69页 |
| ·转换梁上部框架梁刚度的改变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69-71页 |
| ·转换梁下部框架梁刚度的改变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71-73页 |
| ·本章小节 | 第73-75页 |
| 第四章 转换梁与底部柱线刚度比的合理值研究 | 第75-89页 |
| ·概述 | 第75页 |
| ·弹塑性方法简介 | 第75-77页 |
| ·Sap2000中的Push-over方法 | 第77-78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步骤 | 第78-89页 |
|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78页 |
| ·杆件单元处理 | 第78-80页 |
| ·荷载处理 | 第80-81页 |
| ·Push-over计算参数定义 | 第81-82页 |
| ·算例分析方案 | 第82-83页 |
| ·结果分析 | 第83-88页 |
| ·本章小节 | 第88-89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89-93页 |
| ·全文结论 | 第89-92页 |
| ·转换层上下部等效刚度比合理取值 | 第89-91页 |
| ·转换梁及上下部结构刚度对结构受力的影响 | 第91页 |
| ·转换梁与底部柱线刚比的合理取值及对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 | 第91-92页 |
| ·展望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