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0 前言 | 第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生物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意义 | 第10-13页 |
| ·生物硅的形成、分布和循环 | 第10-11页 |
| ·生物硅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第11-13页 |
| ·生物硅的测定 | 第13-19页 |
| ·沉积物生物硅含量的测定 | 第13-16页 |
| ·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含量的测定 | 第16-17页 |
| ·存在问题 | 第17-19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9-2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1-23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 ·仪器 | 第23页 |
| ·试剂 | 第23-24页 |
| ·样品采集 | 第24页 |
| ·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 ·海水样品N、P、Si 营养盐的测定 | 第24页 |
| ·颗粒态有机碳/氮(POC、PN)的测定 | 第24页 |
| ·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BSi)的测定 | 第24-26页 |
| 3 悬浮颗粒态生物硅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26-42页 |
| ·对三步提取法实验条件的研究 | 第27-38页 |
| ·样品是否预处理对比结果 | 第28-29页 |
| ·提取过程中pH 值的变化 | 第29-31页 |
| ·增加NaOH 提取时间带来的变化 | 第31-32页 |
| ·矿物提取实验 | 第32-34页 |
| ·提取过程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4-35页 |
| ·针对醋酸纤维膜干扰采取的改进 | 第35-38页 |
| ·NaOH、Na_2CO_3两种PBSi 测定方法的对比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4 胶州湾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及其相关因子的分布和研究 | 第42-55页 |
| ·采样和测定 | 第42-44页 |
| ·采样站位 | 第42-43页 |
|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第43-44页 |
| ·PBSi、POC/PN、营养盐的测定方法 | 第44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4-53页 |
| ·胶州湾悬浮颗粒态生物硅的分布 | 第44-48页 |
| ·胶州湾PBSi 相关因子的分布及其与PBSi 的关系 | 第48-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5 东海悬浮颗粒态生物硅的研究 | 第55-67页 |
| ·东海概况 | 第55-56页 |
| ·采样及测定 | 第56-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6页 |
| ·水文情况 | 第57-59页 |
| ·PN 断面PBSi、LSi 分布 | 第59-62页 |
| ·PBSi 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 | 第62-65页 |
| ·长江对陆架区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6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 致 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