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2页 |
·表面活性单体 | 第11-16页 |
·表面活性单体的结构与特性 | 第11-14页 |
·表面活性单体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 第14-16页 |
·强化采油技术 | 第16-21页 |
·强化采油技术的分类 | 第16-18页 |
·聚合物驱油机理 | 第18页 |
·聚合物驱油剂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2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案 | 第22-25页 |
·丙烯酰胺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22页 |
·表面活性单体的胶束化行为 | 第22-24页 |
·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钠与丙烯酰胺共聚合机理 | 第24-25页 |
3 丙烯酰胺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25-30页 |
·试验部分 | 第25-27页 |
·原料与仪器 | 第25页 |
·丙烯酰胺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单体的合成 | 第25-27页 |
·丙烯酰胺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单体的表征 | 第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29页 |
·丙烯酰胺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单体的收率 | 第27页 |
·丙烯酰胺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单体结构的确认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丙烯酰胺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单体的胶束化行为 | 第30-46页 |
·试验部分 | 第30-33页 |
·原料与仪器 | 第30页 |
·表面活性单体水溶液饱和溶解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临界胶束浓度及表面活性的测定 | 第31页 |
·在外加电解质条件下测定表面活性单体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表面活性 | 第31-32页 |
·表面吸附量与表面吸附分子面积的测定 | 第32页 |
·聚集数的测定 | 第32-33页 |
·在外加电解质的条件下测定表面活性单体的聚集数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5页 |
·表面活性单体的结构对在水中的溶解性能及Krafft 点的影响 | 第33-34页 |
·表面活性单体的结构与其临界胶束浓度及表面活性 | 第34-37页 |
·外加电解质对表面活性单体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表面活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表面活性单体的结构与其溶液表面吸附量及吸附分子面积 | 第39-40页 |
·表面活性单体的结构与其胶束聚集数 | 第40-42页 |
·外加电解质对表面活性单体的聚集数的影响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钠与丙烯酰胺的共聚合机理 | 第46-56页 |
·试验部分 | 第46-50页 |
·原料与仪器 | 第46页 |
·共聚物的合成 | 第46-47页 |
·共聚物的转化率的测定 | 第47-48页 |
·共聚物的表征 | 第48-49页 |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 | 第49-50页 |
·荧光探针法测定聚合物的疏水缔合性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共聚物的表征 | 第50-51页 |
·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上的共聚合 | 第51-52页 |
·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下的共聚合 | 第52-53页 |
·共聚物分子链微结构的分析 | 第53-54页 |
·两种共聚物的疏水缔合性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