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7-10页 |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第7-8页 |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 第8页 |
·嵌入式系统的特征 | 第8-9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 第9-10页 |
·Linux在嵌入式领域的发展优势 | 第10-11页 |
·基于MPC8250的嵌入式Linux系统简介 | 第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硬件平台介绍 | 第13-21页 |
·MPC8250体系结构及其特点 | 第13-18页 |
·PowerPC603e内核的组成 | 第14-15页 |
·系统接口单元SIU的结构 | 第15-16页 |
·CPM的模块结构 | 第16-18页 |
·RW-PPC8250硬件平台介绍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嵌入式 Linux 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21-27页 |
·开发环境的组成 | 第21-22页 |
·主机系统 | 第21-22页 |
·目标系统 | 第22页 |
·BDI2000调试器 | 第22页 |
·配置主机系统 | 第22-25页 |
·安装开发编译环境 | 第22-23页 |
·主机配置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引导程序 PPCBoot | 第27-43页 |
·PPCBoot简介 | 第27-29页 |
·PPCBoot的运行流程 | 第29-31页 |
·PPCBoot源代码的修改 | 第31-38页 |
·按照CPU手册配置寄存器 | 第31-37页 |
·修改头文件mpc8260ads.h | 第37页 |
·修改mpc8260ads.c | 第37页 |
·修改config.mk | 第37-38页 |
·PPCBoot的编译 | 第38页 |
·PPCBoot的移植 | 第38-42页 |
·BDI2000的配置 | 第38-41页 |
·下载ppcboot.bin到Flash中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Linux 内核和文件系统的移植 | 第43-57页 |
·Linux内核结构概述 | 第43-45页 |
·配置Linux内核 | 第45-49页 |
·Linux内核简介 | 第45-46页 |
·内核源代码的修改 | 第46-47页 |
·内核的配置、编译 | 第47-49页 |
·文件系统的组建 | 第49-52页 |
·RAMDISK介绍 | 第49-50页 |
·建立RAMDISKImage映象 | 第50页 |
·建立必须的目录 | 第50-51页 |
·建立其他相应目录文件集 | 第51页 |
·生成最后的Image文件 | 第51-52页 |
·下载映象到Flash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嵌入式 Linux 下的设备驱动程序 | 第57-67页 |
·Linux设备驱动概述 | 第57-62页 |
·Linux设备驱动简介 | 第57-59页 |
·设备驱动程序接口 | 第59-60页 |
·设备驱动程序模块 | 第60页 |
·设备驱动程序的结构 | 第60-62页 |
·通用I/O端口的驱动实例 | 第62-65页 |
·驱动程序代码 | 第62-64页 |
·应用程序代码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5页 |
附录 A BDI2000 配置文件myppc.cfg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