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火箭、航天器构造(总体)论文--火箭的构造和设计论文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研究概况第10-13页
  1.2.1 美国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进展第10-11页
  1.2.2 俄罗斯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进展第11-12页
  1.2.3 法国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中的进展第12页
  1.2.4 德国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进展第12页
  1.2.5 日本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中的进展第12-13页
  1.2.6 印度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进展第13页
  1.2.7 我国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进展第13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流场数值方法第15-34页
 2.1 流动控制方程第15-17页
  2.1.1 流动方程的限制和假设第15-16页
  2.1.2 守恒方程第16-17页
 2.2 流体物理性质第17-21页
  2.2.1 热力学属性第17-19页
  2.2.2 气体属性第19页
  2.2.3 扩散封闭模型第19-20页
  2.2.4 输运属性第20-21页
 2.3 壁面边界条件第21-22页
  2.3.1 无粘壁面边界条件第21页
  2.3.2 粘性壁面边界条件第21-22页
 2.4 湍流模型第22-26页
  2.4.1 湍流概述第22-24页
  2.4.2 湍流模型第24-26页
 2.5 流场数值方法第26-33页
  2.5.1 有限体积和空间离散第26-28页
  2.5.2 空间数值方法第28-31页
  2.5.3 限制器的使用第31-32页
  2.5.4 流场求解过程第32-33页
 2.6 本文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第33-34页
第三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形选择及一体化性能分析第34-49页
 3.1 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形选择第34-37页
  3.1.1 旋成体构形第34-35页
  3.1.2 乘波构形第35-36页
  3.1.3 升力体构形第36-37页
 3.2 算力体系划分第37-39页
  3.2.1 基准分析外形第37-38页
  3.2.2 算力体系划分第38-39页
 3.3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发动机一体化性能分析第39-48页
  3.3.1 超燃冲压发动机第40页
  3.3.2 一体化分析外形第40-41页
  3.3.3 一体化数值模拟第41-42页
  3.3.4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2-48页
 3.4 本章小节第48-49页
第四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第49-61页
 4.1 前体进气道研究进展第49-51页
 4.2 前体进气道设计要求第51页
 4.3 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第51-60页
  4.3.1 前体/进气道基本形状第51-53页
  4.3.2 前体/进气道设计第53-57页
  4.3.3 前体流场数值模拟第57-58页
  4.3.4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8-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尾喷管一体化设计第61-70页
 5.1 后体喷管研究近况第61-62页
 5.2 后体喷管参数设计第62-69页
  5.2.1 设计基准第62-63页
  5.2.2 后体内部喷管设计第63-64页
  5.2.3 喷管上壁型面设计第64页
  5.2.4 流场数值模拟第64-66页
  5.2.5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6-69页
 5.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束语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用航空总线实时测试与分析技术研究
下一篇:优良观赏植物—猬实嫩枝繁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