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艺术史论文

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叙述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前言第8-11页
绪论第11-22页
 一、研究对象与概念术语的界定第11-13页
 二、民国时期绘画史叙述模式生成的背景第13-22页
  (一) 潮流涌动:从“文学革命”到“美术革命”第13-16页
  (二) 外力推进:“西学”引进对绘画史叙述的影响第16-18页
  (三) 应运而生:新式教育对绘画史著述的需求第18-19页
  (四) 主体介入:绘画史叙述者的知识结构第19-22页
第一章 上下求索:民国时期绘画史观的新变第22-33页
 一、进化史观的引进与运用第22-26页
 二、唯物史观的引进与运用第26-30页
 三、进化史观与唯物史观之关系第30-33页
第二章 百家争鸣:民国时期绘画史学家对绘画史的不同分期第33-50页
 一、西方学者关于中国绘画史的四种分期观点第33-35页
 二、国内学者关于中国绘画史的分期观点第35-47页
  (一) 借用历史分期法的绘画史分期第35-42页
   1. “三段论”与“四段论”第35-39页
   2. “朝代论”第39-42页
  (二) 基于绘画艺术本体的绘画史分期第42-44页
  (三) 基于社会背景影响的绘画(美术)史分期第44-47页
 三、绘画史分期问题的再思考第47-50页
第三章 自成一体:民国时期绘画史叙述模式中的不同主线问题第50-64页
 一、以形式风格分析为主线第50-53页
 二、以理论观念预设为主线第53-56页
 三、以画家介绍为主线第56-59页
 四、以社会背景影响为主线第59-61页
 五、叙述主线选择的学理分析第61-64页
第四章 中心定位:民国时期绘画史叙述结构的转变第64-77页
 一、画作中心模式第64-68页
 二、画家中心模式第68-71页
 三、社会背景中心模式第71-75页
 四、叙述模式的学理分析第75-77页
第五章 各领风骚:民国时期绘画史的叙述体例第77-94页
 一、绘画史叙述体例的类型第77-86页
  (一) 画作评论体第78-83页
  (二) 分类合编体第83-86页
   1. 分类合编体第83-85页
   2. 分类合编体中的图表运用第85-86页
 二、民国时期绘画史著序言中关于体例的阐释第86-89页
 三、民国时期绘画史叙述体例之比较第89-94页
  (一) 画作评论体和分类合编体的体例比较第89-91页
  (二) 民国时期绘画史叙述体例对传统史学的借鉴与创新第91-94页
结语第94-99页
 一、民国时期绘画史叙述模式的总体把握第94-95页
 二、民国时期绘画史叙述模式研究给予当下与未来的启示第95-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附录一 民国时期出版的绘画史部分著述初版封面第103-107页
附录二 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著述年表第107-108页
附录三 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译著年表第108-109页
附录四 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著述年表第109-111页
附录五 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译著年表第111-112页
后记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需求不确定的单周期商品供应链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CAN总线的IBS的机舱遥控和报警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