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酸催化内酯及烯酸与芳烃的傅—克反应的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43页
 前言第15-16页
   ·固体酸催化剂研究进展第16-26页
     ·传统的Lewis酸催化剂、质子酸和矿物酸的改性第17-19页
     ·用沸石分子筛、高分子树脂等固体酸直接代替AlCl_3第19-23页
     ·杂多酸及其负载或复合催化剂代替AlCl_3第23-25页
     ·其它固体酸的研究第25-26页
   ·固体酸催化F-C反应研究进展第26-31页
     ·F-C烷基化反应第27-28页
     ·F-C酰化反应第28-30页
     ·复杂分子的F-C反应第30-31页
   ·芳基取代的脂肪酸的合成第31-36页
     ·传统的合成法第33页
     ·Heck反应第33-34页
     ·氢甲酰化成酸第34-36页
     ·Friedel-Crafts反应第36页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36-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第二章 酸催化作用下的内酯和芳烃的F—C反应第43-68页
 前言第43-44页
   ·AlCl_3催化下γ-丁内酯与均三甲苯的反应第44-50页
     ·实验部分第44-46页
       ·化学试剂和原料第44页
       ·仪器设备及分析条件第44-45页
       ·以AlCl_3为催化剂的反应过程第45页
       ·数据处理第45-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49页
       ·产物确定第46-48页
       ·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第48-49页
         ·反应重复性考察第49页
     ·小结第49-50页
   ·高分子树脂和三氟磺酸盐催化作用下均三甲苯和γ-丁内酯的反应第50-54页
     ·实验部分第50-51页
       ·化学试剂及分析条件第50页
       ·以Nafion-H为催化剂的反应过程第50-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4页
     ·三氟甲磺酸盐作为催化剂的尝试第54页
   ·其它内酯与取代芳烃的反应第54-60页
     ·γ-丁内酯与对二甲氧基苯的反应第54-57页
     ·ε-己内酯与均三甲苯的反应第57-60页
   ·机理讨论第60-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第三章 均三甲苯与不饱和酸的反应第68-100页
 前言第68-69页
   ·均三甲苯与丙烯酸反应第69-89页
     ·实验部分第69-72页
   1、化学试剂和原料第69页
   2、仪器设备及分析条件第69-70页
   3、反应过程第70-71页
   4、催化剂的制备和处理第71页
   5、NH_3-TPD第71页
   6、数据处理方法第71-72页
     ·结果与讨论第72-85页
       ·产物的定性第72-75页
       ·AlCl_3催化作用下均三甲苯与丙烯酸的反应第75-77页
       ·固体酸催化下均三甲苯与丙烯酸的反应第77-84页
    1、不同固体酸催化剂的影响第77-79页
    2、以Nafion为催化剂时反应的结果第79-80页
    3、磷钨杂多酸催化作用下的反应结果第80-82页
    4、催化剂作用效果比较第82-84页
       ·对二甲苯与丙烯酸反应第84-85页
     ·机理讨论第85-88页
     ·小结第88-89页
   ·均三甲苯与丙烯酸甲酯反应第89-90页
   ·对甲酚与丙烯酸的反应第90-96页
     ·实验第90-91页
     ·结果与讨论第91-93页
     ·机理讨论第93-96页
     ·小结第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第四章 芳烃与丁烯酸的反应第100-118页
   ·均三甲苯与丁烯酸的反应第100-112页
     ·实验部分第100-101页
     ·结果与讨论第101-111页
       ·产物的定性第101-103页
       ·2-丁烯酸和3-丁烯酸的反应第103-108页
       ·烯酸的反应活性比较及机理讨论第108-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对二甲苯与丁烯酸的反应第112-115页
     ·实验部分第112页
     ·结果与讨论第112-115页
     ·结论第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18页
第五章 详细结论与展望第118-123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RFID技术中的防碰撞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