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前言 | 第6-9页 |
一、捷克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历史背景 | 第9-10页 |
二、亚纳切克及其钢琴创作 | 第10-13页 |
(一) 亚纳切克的生平与创作道路 | 第10-12页 |
(二) 两部钢琴小品的创作背景 | 第12-13页 |
三、音乐内容与音乐形象分析 | 第13-19页 |
(一) 风俗性与描绘性类型 | 第14-16页 |
(二) 揭示心理状态与抒情性类型 | 第16-17页 |
(三) 戏剧性对比类型 | 第17-19页 |
四、创作手法与音乐形式分析 | 第19-39页 |
(一) 旋律 | 第20-25页 |
1、民歌音调的吸收、歌剧宣叙调的写法、民族民间器乐音调的借鉴 | 第20-23页 |
2、旋律的特性旋法 | 第23-25页 |
(二) 和声 | 第25-31页 |
1、教会调式特征音的吸收 | 第25-28页 |
2、持续音的运用 | 第28-29页 |
3、远关系的转调、离调 | 第29页 |
4、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 | 第29-30页 |
5、复合调式的采用 | 第30-31页 |
(三) 节奏、节拍与速度 | 第31-35页 |
1、节奏的风格 | 第31-34页 |
2、节拍的变化 | 第34页 |
3、速度的变化 | 第34-35页 |
(四) 伴奏织体 | 第35-37页 |
1、模仿大扬琴弹奏方法的伴奏音型 | 第35-36页 |
2、和弦式或分解和弦式织体的伴奏音型 | 第36页 |
3、固定音型的伴奏音型 | 第36-37页 |
(五) 曲式 | 第37-39页 |
1、乐曲的曲式结构 | 第37-38页 |
2、乐句的非方整性 | 第38-39页 |
五、《在簇叶丛生的小径上》和《在雾中》的演奏要点 | 第39-53页 |
(一) 速度变化的控制 | 第39-41页 |
(二) 力度的突变 | 第41-42页 |
(三) 手指的触键 | 第42-46页 |
1、模仿大扬琴演奏技法的触键 | 第42-44页 |
2、抒情歌唱性旋律的触键 | 第44-45页 |
3、“歌唱性”的旋律线条与“敲击性”的伴奏织体并存的触键 | 第45-46页 |
(四) 踏板的运用 | 第46-53页 |
1、特殊音色的制造 | 第46-49页 |
2、低音的持续 | 第49-51页 |
3、声音的连接 | 第51-53页 |
结语 亚纳切克钢琴音乐创作对我们的启示 | 第53-5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59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