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论文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现状综述第12-13页
   ·主要概念界定第13-16页
     ·社会保障第13-16页
     ·农民工第16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第16-18页
第2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及主要内容第18-27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理论第18-22页
     ·社会保障的消费理论第18-19页
     ·社会保障的风险理论第19-20页
     ·社会保障的经济学理论第20-21页
     ·社会保障的社会需求理论第21-22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第22-27页
     ·社会保险第23页
     ·社会救助第23-24页
     ·社会福利第24-25页
     ·社会优抚安置第25页
     ·商业保险第25-26页
     ·个人储蓄第26页
     ·社会互助第26-27页
第3章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探源第27-42页
   ·农民工产生的原因第27-30页
     ·城乡二元结构被冲破第27-28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拉大第28页
     ·城市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第28-30页
     ·体制改革以及文化生活的差别第30页
   ·我国农民工的特征第30-34页
     ·文化程度特征第31页
     ·收入特征第31-32页
     ·受歧视、高风险的群体第32页
     ·年龄结构特征第32-33页
     ·区域分布特征第33-34页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第34-37页
     ·就业和失业保险问题第35页
     ·工伤保险问题第35-36页
     ·医疗保险问题第36页
     ·生育保险问题第36页
     ·养老保险问题第36-37页
     ·农民工住房及子女教育问题第37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分析第37-42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方面分析第37-38页
     ·思想观念方面分析第38-40页
     ·传统体制方面分析第40-41页
     ·农民工流动性大及各地方规定不统一方面分析第41-42页
第4章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第42-61页
   ·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第42-45页
     ·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必要性分析第42-43页
     ·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可行性分析第43-45页
   ·国外模式对中国的启发第45-48页
     ·德国模式第45-46页
     ·瑞典模式第46页
     ·美国模式第46-47页
     ·新加坡模式第47-48页
   ·现有模式评价第48-55页
     ·北京和上海模式对比及综合评价第49-52页
     ·广东模式评价第52-54页
     ·其他省份模式评价第54-55页
   ·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第55-58页
     ·土地实际保障能力分析第55-56页
     ·农民工流动性分析第56-57页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第57-58页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选取第58-61页
     ·“其他省份模式”已不可能第58页
     ·广东模式还为时过早第58-59页
     ·最终模式选定第59-61页
结论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圆弧形凹陷或沉积的楔形场地对平面SH波的散射
下一篇: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大盈江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参数优化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