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11页 |
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论 | 第11-16页 |
(一) 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1页 |
(二)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 第11-13页 |
1、衍生金融工具的金融学定义 | 第11-12页 |
2、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学定义 | 第12-13页 |
(三) 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 | 第13-14页 |
(四) 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 第14-16页 |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 第16-21页 |
(一) 会计计量的概念 | 第16页 |
(二) 计量属性的种类 | 第16-17页 |
(三)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发展阶段 | 第17-18页 |
1、全面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阶段 | 第17页 |
2、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阶段 | 第17-18页 |
3、衍生金融工具的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阶段 | 第18页 |
(四) 衍生金融工具初始及后续计量 | 第18-21页 |
1、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 | 第18页 |
2、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 第18-19页 |
3、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 | 第19-20页 |
4、IAS39与SFAS133对金融工具计量的比较 | 第20-21页 |
三、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分析 | 第21-29页 |
(一) 公允价值概论 | 第21-22页 |
1、公允价值的定义 | 第21页 |
2、公允价值计量与其它计量属性的关系 | 第21-22页 |
(二) 公允价值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 第22-23页 |
1、公允价值确定的原则 | 第22页 |
2、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选择 | 第22-23页 |
(三)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 第23-24页 |
(四) 公允价值计量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冲击 | 第24-25页 |
(五)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损益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处理 | 第25-27页 |
2、全面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损益波动问题分析 | 第27页 |
(六) 公允价值——未来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27-29页 |
1、公允价值信息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预测性 | 第27-28页 |
2、波动性不会误导报表使用者 | 第28页 |
3、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不取决于持有金融工具的意图和结算方式 | 第28页 |
4、实证研究表明公允价值信息更具相关性 | 第28页 |
5、公允价值计量可以降低套期会计的复杂性 | 第28-29页 |
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 第29-38页 |
(一)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历程及现行会计计量 | 第29-32页 |
1、境外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情况 | 第29页 |
2、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情况 | 第29-31页 |
3、我国现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状况 | 第31-32页 |
(二) 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建议 | 第32-38页 |
1、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 | 第32-33页 |
2、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 | 第33页 |
3、创造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实施条件 | 第33-34页 |
4、对不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中计量问题的建议 | 第34-38页 |
后记 | 第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39-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