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一、超法规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概念 | 第8-17页 |
(一)、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概念 | 第8-12页 |
(二)、超法规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 第12-17页 |
二、超法规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存在根据 | 第17-21页 |
(一)、法律规定与社会的矛盾:超法规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法理基础 | 第17-19页 |
(二) 谦抑:超法规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刑事政策基础 | 第19-21页 |
三、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规范依据 | 第21-23页 |
四、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引入我国犯罪论体系的可能性 | 第23-30页 |
(一)、超法规与罪刑法定主义 | 第23-27页 |
(二)、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与社会危害性的超法规评价 | 第27-28页 |
(三)、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与刑法第13条之“但书” | 第28-30页 |
五、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评价依据 | 第30-35页 |
(一)、社会相当性: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违法性评价根据 | 第30-32页 |
(二)、期待可能性: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有责性评价根据 | 第32-35页 |
六、超法规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范围 | 第35-43页 |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承认的超法规的阻却犯罪事由的范围的借鉴意义 | 第35-37页 |
(二)、对一些公认的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质疑 | 第37-40页 |
(三)、应被我国刑法承认的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 | 第40-43页 |
七、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立法化 | 第43-46页 |
(一)、限制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合理性 | 第43页 |
(二),扩充刑法中排除犯罪性行为的范围 | 第43-44页 |
(三)、超法规的排除犯罪性行为立法化的思考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