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基本理论 | 第9-13页 |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及分类 | 第9-11页 |
(一)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分类 | 第10-11页 |
二、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特点 | 第11-13页 |
第二部分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意义及原则 | 第13-18页 |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意义) | 第13-15页 |
(一)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可以弥补当前法律的不足 | 第14页 |
(二)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第14-15页 |
(三)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有利于增强行政机关的应变能力 | 第15页 |
二、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原则 | 第15-18页 |
第三部分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当行使 | 第18-22页 |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不当行使的表现 | 第18-20页 |
(一) 行政处罚显失公平 | 第18-19页 |
(二) 自由裁量目的不当 | 第19页 |
(三) 不适当的考虑 | 第19页 |
(四) 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 第19-20页 |
(五) 自由裁量行为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前后不一 | 第20页 |
二、行政自由裁量权不当行使的危害 | 第20-22页 |
(一) 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 第20页 |
(二) 降低行政效率 | 第20页 |
(三) 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 第20-21页 |
(四) 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 | 第21页 |
(五) 助长特权思想,导致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 | 第21页 |
(六) 滋生腐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 第21-22页 |
第四部分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控 | 第22-40页 |
一、立法监控 | 第22-25页 |
(一) 加强立法及立法解释工作,明确界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范围 | 第22-23页 |
(二) 完善程序立法,促进行政行为程序化 | 第23-24页 |
(三) 对紧急性行政行为及一些准行政行为的行使亦应严加控制 | 第24页 |
(四) 加大对影响国计民生宏观行政行为的掌控力度,使其有法可依 | 第24-25页 |
二、司法监控 | 第25-30页 |
(一) 对自由裁量行为进行司法监控的出发点:合理性原则 | 第26-27页 |
(二) 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标准 | 第27-28页 |
(三) 完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制度 | 第28-30页 |
三、行政执法监控 | 第30-33页 |
(一) 健全行政复议制度 | 第31页 |
(二) 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行政监察力度 | 第31页 |
(三) 实行情报公开制度 | 第31-32页 |
(四) 健全听证制度 | 第32页 |
(五) 回避制度 | 第32页 |
(六) 责任追究制度 | 第32-33页 |
(七) 执法收益自查制度 | 第33页 |
四、民主监控 | 第33-35页 |
(一) 保证基本权利 | 第34页 |
(二)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监控 | 第34-35页 |
五、舆论监控 | 第35-36页 |
六、程序监控 | 第36-40页 |
(一) 事先监控 | 第37页 |
(二) 事中监控 | 第37-38页 |
(三) 事后监控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