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环境公益诉讼基础理论 | 第13-21页 |
·公益诉讼理论 | 第13-15页 |
·公益诉讼的概念 | 第13页 |
·相对于传统的私益诉讼,公益诉讼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 第13-14页 |
·公益诉讼的分类 | 第14-15页 |
·环境诉讼——公益诉讼的典型适用 | 第15-18页 |
·环境诉讼的公益理念 | 第15-16页 |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环境公益诉讼概述 | 第18-21页 |
·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 | 第18页 |
·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 | 第18-19页 |
·环境公益诉讼的类型和性质分析 | 第19-21页 |
2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其评价 | 第21-30页 |
·美国集团诉讼 | 第21-24页 |
·集团诉讼的概念 | 第21页 |
·集团诉讼的构成要件 | 第21-22页 |
·集团诉讼的特征 | 第22-24页 |
·日本选定当事人制度 | 第24-27页 |
·选定当事人诉讼的概念 | 第24页 |
·选定当事人诉讼的构成要件 | 第24页 |
·选定当事人制度与集团诉讼的区别 | 第24-27页 |
·德国团体诉讼 | 第27-29页 |
·团体诉讼的概念及特征 | 第27页 |
·团体诉讼与集团诉讼的区别 | 第27-29页 |
·美国、日本、德国群体诉讼制度评析 | 第29-30页 |
3 我国代表人制度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运用 | 第30-41页 |
·我国代表人诉讼 | 第30-35页 |
·代表人诉讼的相关理论 | 第30-33页 |
·代表人诉讼与集团诉讼之比较 | 第33-34页 |
·代表人诉讼与选定当事人的比较 | 第34页 |
·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在环境公害纠纷方面面临的问题 | 第34-35页 |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事实现状 | 第35-36页 |
·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行政万能论”的失效 | 第35-36页 |
·公益诉讼在实践中面临尴尬 | 第36页 |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现状 | 第36-41页 |
·公民环境权的法律化 | 第36-37页 |
·公益诉讼缺乏理论上的有力支持 | 第37-41页 |
4 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第41-56页 |
·放宽原告诉讼资格 | 第41-46页 |
·放宽原告资格标准 | 第41-42页 |
·放宽环境损害认定条件方面的限制 | 第42-44页 |
·授予环保组织等社会团体以环境公益诉讼起诉权 | 第44页 |
·赋予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职权 | 第44-46页 |
·扩大诉讼代表的诉讼权能 | 第46-47页 |
·扩展受案范围 | 第47-48页 |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审查范围 | 第48-49页 |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特别程序 | 第49-50页 |
·行政前置程序 | 第49-50页 |
·中止执行程序 | 第50页 |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 第50-51页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 第50-51页 |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 第51页 |
·延长诉讼时效 | 第51-53页 |
·合理分配诉讼费用和诉讼所得利益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3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