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吉散曲意象的美学透析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9页 |
| 2 乔吉散曲的意象 | 第9-19页 |
| 2.1 意象溯源 | 第10-11页 |
| 2.2 乔吉散曲意象的分类及量化 | 第11-19页 |
| 2.2.1 自然意象 | 第11-13页 |
| 2.2.2 人生意象 | 第13-17页 |
| 2.2.3 神话意象 | 第17-19页 |
| 3 乔吉散曲意象的形成 | 第19-28页 |
| 3.1 对以往文学意象的继承与发展 | 第19-22页 |
| 3.1.1 化故为新 | 第19-20页 |
| 3.1.2 以俗为雅 | 第20-22页 |
| 3.2 元代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22-24页 |
| 3.2.1 质朴平实的审美风尚 | 第22-23页 |
| 3.2.2 文人走向下层 | 第23-24页 |
| 3.3 乔吉本人的遭际及创作心态的影响 | 第24-27页 |
| 3.4 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 | 第27-28页 |
| 4 乔吉散曲意象与其主体的创作风格 | 第28-40页 |
| 4.1 乔吉散曲意象的组合与他本人的创作主张 | 第28-32页 |
| 4.2 乔吉散曲意象与其创作风格 | 第32-40页 |
| 4.2.1 与关汉卿之比较 | 第33-35页 |
| 4.2.2 与马致远之比较 | 第35-37页 |
| 4.2.3 与张可久之比较 | 第37-40页 |
| 5 乔吉散曲意象与其文本的美学特征 | 第40-52页 |
| 5.1 乔吉散曲意象与文本的悲美特征 | 第40-46页 |
| 5.2 乔吉散曲意象与文本的壮美特征 | 第46-49页 |
| 5.3 乔吉散曲意象与文本的优美特征 | 第49-52页 |
| 6 结束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附1: 乔吉散曲分类一览表 | 第56-66页 |
| 附2: 致谢辞 | 第66-67页 |
| 附3: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