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网络信息的基本特征和现实危害 | 第14-17页 |
第一节 网络信息的定义 | 第14页 |
一、网络信息的概念 | 第14页 |
二、网络信息的形成 | 第14页 |
三、网络信息与传统信息的区别 | 第14页 |
第二节 网络信息的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一、传播途经的开放性 | 第14-15页 |
二、发布主体的匿名性 | 第15页 |
三、信息流动的交互性 | 第15页 |
四、传递速度的即时性 | 第15页 |
第三节 不良网络信息的现实危害 | 第15-17页 |
一、网络信息危及国家安全 | 第16页 |
二、网络信息危及社会稳定 | 第16页 |
三、网络信息危及个人利益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网络信息的监管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26页 |
第一节 我国网络信息监管的演进过程 | 第17页 |
第二节 我国网络信息发展的现状 | 第17-19页 |
一、网民数量处于暴发增长期 | 第17-19页 |
二、网络信息量呈现几何增长 | 第19页 |
三、网络信息与传统媒体竞争 | 第19页 |
第三节 国外网络信息监管的做法 | 第19-21页 |
一、强度监管(以新加坡、韩国为参照系) | 第19-20页 |
二、中度监管(以美国为参照系) | 第20-21页 |
三、低度监管(以英国为参照系) | 第21页 |
第四节 网络信息的发展趋势 | 第21-26页 |
一、内容种类越来越多元 | 第22页 |
二、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热点事件源头 | 第22页 |
三、网民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 | 第22页 |
四、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越来越大 | 第22-23页 |
五、网络情绪非理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 第23-24页 |
六、依赖性越来越强 | 第24页 |
七、网络对政府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 | 第24页 |
八、政府实施控制越来越困难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改革和完善网络信息监管体制的对策建议——基于东莞市的网络涉莞信息监管实践 | 第26-48页 |
第一节 东莞市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 | 第26页 |
二、特殊的人口结构 | 第26页 |
三、特殊的行政架构 | 第26-27页 |
四、特殊的经济结构 | 第27页 |
五、特殊的经济发展水平 | 第27页 |
第二节 当前东莞市网络涉莞信息监管的情况 | 第27-42页 |
一、东莞市网络涉莞信息监管的主要做法 | 第27-36页 |
(一)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 第27-29页 |
(二) 逐步完善规章制度 | 第29-31页 |
(三) 完善信息监控体系 | 第31-32页 |
(四) 妥善处置实体事件 | 第32-33页 |
(五) 壮大网络队伍建设 | 第33页 |
(六) 发动民间力量“发声” | 第33-34页 |
(七) 信息发布“全覆盖” | 第34-35页 |
(八) 拓展网络涉莞信息传播阵地 | 第35-36页 |
二、东莞市网络涉莞信息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 第36-42页 |
(一) 执法标准与实现操作脱轨 | 第37-39页 |
(二) 部门联动与有效沟通缺乏 | 第39页 |
(三) 属地管理与有效监管冲突 | 第39-41页 |
(四) 基层素养与时代要求脱节 | 第41页 |
(五) “第三方”声音较为薄弱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我国网络信息监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基于东莞市的案例研究 | 第42-48页 |
一、完善网络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 第42-43页 |
二、加强政府主导,做到“全国一盘棋” | 第43-44页 |
三、发挥协会作用,做到行业自律 | 第44页 |
四、研发前沿技术,做到技术领先 | 第44-45页 |
五、完善举报机制,做到全民监督 | 第45-46页 |
(一) 依法设立“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受理网民举报 | 第45页 |
(二) 建立奖励和惩治处罚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 第45页 |
(三) 完善行政和司法救济机制,维护网民合法权益 | 第45页 |
(四) 加强公民道德素质的教育,提高文明用网水平 | 第45-46页 |
六、加强阵地建设,做到“先声夺人” | 第46-48页 |
(一) 摒弃对网络信息的偏见 | 第46页 |
(二) 提高基层政府用网水平 | 第46页 |
(三)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 第46页 |
(四) 完善信息发布体系 | 第46-47页 |
(五) 争取“第三方”支持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