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1.1 概述 | 第8-9页 |
1.2 智能家居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1.4 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与关键技术 | 第10页 |
1.5 论文工作说明 | 第10-11页 |
1.6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家庭网络技术研究 | 第12-19页 |
2.1 家庭网络与信息家电 | 第12-13页 |
2.1.1 家庭网络的定义和结构 | 第12-13页 |
2.1.2 信息家电的概念和特点 | 第13页 |
2.2 家庭内部联网技术 | 第13-18页 |
2.2.1 有线联网技术 | 第14-15页 |
2.2.2 无线联网技术 | 第15-17页 |
2.2.3 无线联网技术比较 | 第17-18页 |
2.3 家庭联网技术的选择 | 第18-19页 |
第3章 蓝牙技术研究 | 第19-28页 |
3.1 蓝牙无线通信技术 | 第19-24页 |
3.1.1 蓝牙射频通信 | 第19-21页 |
3.1.2 蓝牙无线网络拓扑结构 | 第21-22页 |
3.1.3 蓝牙信道分配及多址方式 | 第22-23页 |
3.1.4 蓝牙无线连接的建立 | 第23-24页 |
3.2 蓝牙应用模式 | 第24-26页 |
3.2.1 替代电缆 | 第24-25页 |
3.2.2 无线联网 | 第25页 |
3.2.3 无线上网 | 第25-26页 |
3.3 蓝牙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3.1 互操作问题 | 第26-27页 |
3.3.2 软件问题 | 第27页 |
3.3.3 数据传输速率问题 | 第27-28页 |
第4章 中央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28-41页 |
4.1 中央控制器硬件组成 | 第28-29页 |
4.2 器件选型 | 第29页 |
4.3 蓝牙模块与DSP通信接口设计 | 第29-30页 |
4.3.1 蓝牙通信模块介绍 | 第29页 |
4.3.2 蓝牙模块通信接口设计 | 第29-30页 |
4.4 DSP系统硬件设计 | 第30-37页 |
4.4.1 电源电路的设计 | 第30-31页 |
4.4.2 复位电路与时钟电路设计 | 第31-33页 |
4.4.3 DSP存储器扩展 | 第33-34页 |
4.4.4 显示、器键盘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4.4.5 CPLD设计 | 第35-37页 |
4.5 振铃检测电路设计 | 第37页 |
4.6 自动摘挂机电路设计 | 第37页 |
4.7 DTMF模块接口设计 | 第37-38页 |
4.8 以太网接口设计 | 第38-41页 |
4.8.1 RTL5019AS介绍 | 第38-39页 |
4.8.2 DSP与 RTL8019AS的接口 | 第39-41页 |
第5章 蓝牙协议分析及蓝牙通信软件设计 | 第41-51页 |
5.1 蓝牙协议体系结构 | 第41-45页 |
5.1.1 蓝牙协议栈的组成 | 第41-42页 |
5.1.2 蓝牙核心协议 | 第42-43页 |
5.1.3 电缆替代协议 | 第43页 |
5.1.4 电话传送控制协议 | 第43页 |
5.1.5 可选协议 | 第43-44页 |
5.1.6 主机控制器接口 | 第44-45页 |
5.2 蓝牙通信开发方案分析与设计 | 第45-48页 |
5.2.1 蓝牙通信开发方案分析 | 第45-46页 |
5.2.2 蓝牙开发方案设计 | 第46-48页 |
5.3 蓝牙通信软件设计 | 第48-51页 |
第6章 分形微带天线设计与仿真 | 第51-65页 |
6.1 微带贴片天线 | 第51页 |
6.2 分形天线的特性 | 第51-52页 |
6.2.1 增加天线的工作频段 | 第51-52页 |
6.2.2 减少天线尺寸 | 第52页 |
6.2.3 其它优点 | 第52页 |
6.3 分形天线理论分析 | 第52-57页 |
6.3.1 Sierpinski毯式分形微带天线简介 | 第52-53页 |
6.3.2 区域分解时域有限差分法原理 | 第53-57页 |
6.3.3 区域分解法分析Sierpinski毯式分形微带天线 | 第57页 |
6.3 蓝牙分形微带天线设计与仿真 | 第57-63页 |
6.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页 |
6.5 仿真结论 | 第63-65页 |
第7章 创新点与结论 | 第65-66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