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插图和表格清单 | 第11-12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猪瘟和猪瘟病毒概述 | 第13-15页 |
·猪瘟 | 第13-14页 |
·猪瘟病毒及其基因结构 | 第14-15页 |
·猪瘟病毒主要抗原基因 | 第15页 |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传统猪瘟疫苗 | 第15-16页 |
·重组活载体猪瘟疫苗 | 第16-17页 |
·重组嵌合瘟病毒猪瘟疫苗 | 第17页 |
·重组基因缺失猪瘟疫苗 | 第17-18页 |
·猪瘟亚单位疫苗 | 第18页 |
·猪瘟 DNA 疫苗 | 第18-20页 |
·DNA 疫苗的作用机制 | 第20-21页 |
·增强 DNA 疫苗免疫原性的策略 | 第21-25页 |
·优化质粒 DNA | 第21页 |
·优化质粒提取工艺 | 第21页 |
·以细胞因子作为佐剂 | 第21-23页 |
·以其它类型物质作为佐剂 | 第23-24页 |
·优化免疫途径 | 第24页 |
·Prime-boost 策略 | 第24页 |
·基因枪技术 | 第24页 |
·电穿孔技术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电穿孔与白细胞介素 2 对甲病毒复制子载体猪瘟 DNA 疫苗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 | 第27-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细胞、毒株、质粒和抗体 | 第27页 |
·实验动物、疫苗 | 第27页 |
·主要试剂、仪器与电穿孔设备 | 第27-29页 |
·动物分组、免疫与攻毒 | 第29页 |
·阻断 ELISA | 第29页 |
·中和试验 | 第29-30页 |
·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 | 第30页 |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 第30-31页 |
·细胞因子 ELISA | 第31页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第31页 |
·定量 RT-PCR | 第31页 |
·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试验 | 第31-32页 |
·结果 | 第32-41页 |
·免疫猪产生的抗 E2 蛋白抗体 | 第32-33页 |
·免疫猪产生的 CSFV 特异性中和抗体 | 第33-34页 |
·特异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水平 | 第34-35页 |
·免疫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 第35-36页 |
·免疫猪攻毒后临床症状 | 第36-37页 |
·免疫猪攻毒后病理学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37-39页 |
·攻毒后猪只外周血中 CSFV 载量 | 第39页 |
·攻毒后猪只不同脏器中 CSFV 病原分布情况 | 第39页 |
·疫苗免疫猪和野毒感染猪的血清学鉴别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5页 |
第三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