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与阴阳五行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导论 | 第9-11页 |
(一) 学术史综述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10页 |
(三) 相关界定 | 第10-11页 |
一、齐文化与阴阳五行思想的起源 | 第11-21页 |
(一) 阴阳观念的起源 | 第12-16页 |
(二) 五行观念的起源 | 第16-19页 |
(三) 阴阳、五行观念与齐地八神崇拜的关系 | 第19-21页 |
二、春秋时期阴阳、五行思想的发展 | 第21-27页 |
(一) 阴阳思想 | 第21-22页 |
(二) 五行思想 | 第22-25页 |
(三) 《孙子兵法》中的五行思想 | 第25-27页 |
三、齐地的务时寄政学说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思想 | 第27-35页 |
(一) 齐地务时寄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 第27-32页 |
(二) 务时寄政学说为战国时期阴阳五行思想的主流 | 第32-35页 |
四、阴阳五行思想与齐地方术之学 | 第35-43页 |
(一) 战国时期齐地数术之学的发展 | 第36-38页 |
(二) 战国时期齐地方技之学的发展 | 第38-41页 |
(三) 阴阳五行思想的科学因素 | 第41-43页 |
五、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 | 第43-51页 |
(一) 五德终始说 | 第44-47页 |
(二) 主运说 | 第47-49页 |
(三) 大九州说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注释 | 第53-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